校园餐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表现。近年来,虽然各地在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食材来源不明、加工过程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通过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对校园餐饮的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可以防止各类安全隐患的滋生和蔓延。同时,全面查缺补漏,也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一次全面体检和升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在具体实施中,各级教育部门应密切关注各项政策的落地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餐饮企业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指导和帮助,提升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食品事关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尤其是学校食品安全,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是马虎不得。此前教育部等部门已印发文件规定了“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或者校长陪餐制,此次强调校长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进一步压实了学校特别是校长的责任。
---此处隐藏701字,下载后查看---
毫无疑问,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有力之举,使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升级,必将持续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所有人对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更放心。
而接下来,就是要全面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到位,有效落实其中的具体要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以最严要求、更高标准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如此才能做到校园食品安全“无死角”,确保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校园食品安全是底线、红线,更是高压线。学校是食堂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此次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特别提出,要督促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规范承包经营行为,加强对承包经营企业的监督。这意味着学校对食堂绝不能一包了之、只包不管,必须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更加严格规范食堂的全过程管理,同食堂经营者一起,把好每一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可靠。
守好校园食品安全底线,贵在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期待各地各有关方面坚持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各尽其力、各司其职,加强联动,有力有序推进排查整治工作,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形成社会共治合力,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健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共同守护好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各教育部门和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有关部门参与,聚为合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把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