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从商事制度改革入手,进一步破除阻碍创业创新的制度羁绊,不断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该削减的审批事项削减掉,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发挥实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起草我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我市重新调整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机构改革时,在市发改委专门设置了民营经济管理机构。按照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我市反复研究编制《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先后两次征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意见,逐条梳理、分类汇总,形成了《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目前,正第三次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确保符合实际,发挥实效。

(二)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出台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激活民间资本活力。

(三)切实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我市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增设“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选择项,更好地把民营经济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出台了《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实施计划(2023-2026年)》,对在主板、新三板、孵化板挂牌的企业给予奖补,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本级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54项,出台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目录,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措施,工商登记环节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3天,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时限由法定时限的5日缩减至2日,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平均办理时限由X日压缩至X日。

---此处隐藏2596字,下载后查看---

(二)进一步摸清底数,理清发展思路。将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行业专家赴各地区深入调研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找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组织、配合行业专家开展专题研究,真正摸清家底,为民营经济下一步发展开拓思路,理清脉络。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出台真正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措施。酝酿起草《D政领导人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制度》、《市相关职能部门考评制度》,以制度化的管理,促进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以动真碰硬的鲜明态度和坚决有力的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梳理职能,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发改委、政务服务局、商务局、工商联、各个金融机构等多个职能部门,容易出现“九龙治水,分头治理”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座谈会方式,共商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前沿,靠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合作伙伴式”服务,“家庭教师式”指导,推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X条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督导和行业部门牵头责任制,在审批手续办理、土地保障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审批涉及的相关部门,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手续并协调、指导同步办理其他手续。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流程、全覆盖”,切实帮助项目业主破难清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五)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金融环境,调动和激发金融机构服务的主动性。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支持引导力度,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助保贷+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加强政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民营企业更多资金支持,对暂时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三是规范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收费,禁止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款。对随意抬高融资成本、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会同银保监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六)强化政策落实,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抓好“降成本”工作,落实好国家关于减税降费的意见要求及税收减免政策,在土地使用、社保缴费、工商业电价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建立健全经济决策征询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意见制度。职能部门制定实施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听取有代表性企业的意见,减少企业因政策变动带来的隐性成本。三是提高民营经济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占比,引导鼓励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并合理采纳;四是合理安排重点产业项目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支持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和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深入参与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民营企业承接技术和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

(七)全力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家投资兴业;二是以各类展会、经洽会、区域合作会为媒,搭建企业对外交流有效平台;三是创新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