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首先关于国内经济的形势,我完全同意刚才上面几位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役后经济复苏的状态,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虽然经济处在复苏状态,但目前我们面临着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的挑战。短期的主要挑战是目前经济复苏的态势在明显减弱。中长期的挑战在于我们面临一些结构性的不利因素,比如刚才王所长所提到的中美关系逆转以及全球大变局,劳动人口减少,以及传统增长动能难以为继,这些都意味着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在不断地下行。这是两方面的挑战。

短期挑战最突出的矛盾是在需求方面,严重需求不足。这方面市场分析人士和各个同行都有共识,尽管我们二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速高于一季度。但考虑到低基数因素,就是去年二季度的增速比去年一季度降低了x个多百分点,在这个基数背景之下,今年二季度同比仅仅比一季度高了x个百分点都不到。所以经济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从环比可以明显地看到,去年、今年一季度的环比是x.x,二季度的环比只有x.x,这是一个明显的放缓。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收缩,外需大家都看到了,出口过去连续两个月下降幅度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出口贸易顺差上半年我们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个比过去三年疫情期间贸易顺差还是有增长的,但今年前半年贸易顺差进出口实际上是下降的,这样对于总需求是一个拖累作用。外需显然面临着压力。再往前看,全球经济全球总需求还会继续收缩,这意味着我们外需的压力不仅得不到减弱,反而在下半年还会进一步加强。

内需方面,投资需求在减弱,尤其是民间投资。刚才贾康院长特别提到民企的信心不足,具体的体现是民间投资一直在大幅度的减速。过去两个月,民间投资已经是负增长了。这是很多年来罕见的,即便疫情期间我们的民间投资仍然是保持正增长。当然这个负增长很大程度上跟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是有关系的。但不仅仅是房地产,民间投资其他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现在消费需求远远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最近两个月,尤其是x月消费使得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明显放缓。从总需求的三大块,过去叫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方面都在明显放缓。三驾马车同时下行可能会产生共振,这样的话使得下一步需求不足的下行压力会拖累整个经济和就业的增长。

内需不足也不是今年才有的一个新事物,实际上我们在过去三年,至少在疫情期间我们每年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需求不足的状况,所以在连续三年需求不足的基础上,今年的需求不足又进一步地显现、进一步加剧。连续四年内需不足可能会对中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的需求不足必然会通过影响企业的信心,尤其是影响企业对投资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导致投资的放缓,投资的放缓必然也会导致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甚至创新、科技进步的速度放缓,最后的结果是导致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放缓。因此,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需要及时地扭转,如果对它不管不顾,或者对政策力度不够,可能会演化一个中长期的问题。

---此处隐藏2256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给居民提供补偿性的现金或者发放消费券,根据香港特区和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发消费券的效果更好,因为乘数效更明显。我们觉得这方面可以在利用中央财政,我们中央财政赤字相对来首是比较温和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增加赤字以此作为支持给居民,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进行现金补贴或者给全体居民消费券,这都不失为一个短期内可选的一个项目。

二是对x.x万亿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实施社会福利市民均等化。从改革的角度来说这是我们待年来的欠账,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需。这个时候果断地去做,大胆地推出结构性改革是可以起到短期内提振消费,中长期调结构的作用。我的团队过去做过一些测算,x.x万亿进城务工人员,即便在他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如果给他社会保障房、子女教育、医疗方面给城市居民同等教育的话,他的消费在当年至少可以提高xx%-xx%所以,这个也不失为一个立当前惠长远的刺激消费的政策。

如何应对对中长期的挑战提高潜在增长率?这里关键点是在传统增动能,比如房地产和铁公基,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这方面我个人觉得有两个领域,如果我们做的好的话,完全有潜力替代房地产和铁公机。一个是减碳项目,绿色投资。另一个是中高端制造业。应加大对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贷款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也可以扩大需求。对绿色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关专家估算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未来xx年我们需要投资xxx万投资。在当前经济需求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应多上些重大绿色投资项目。

我们可以期待在下半年有更多的一些扩内需、稳信心以及进行一些结构性的改革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这样就完全可能扭转需求不足的局面,从而使经济真正回归到一个持续恢复的轨道。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