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概念是***总书记2023年首次提出的。但***同志对当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思考和探索实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本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明确强调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凤凰涅槃”,并为浙江量身定制了“八八战略”这一省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20多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接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不仅为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浙江样本。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新质生产力”,既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也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对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一是提升生产力诸要素的知识含量。社会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知识含量决定了生产力的先进程度。创新把科技知识内化为劳动者素质、物化于生产资料、拓展劳动对象而融入生产过程,成为提升生产力的核心因素。二是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颠覆性科技创新不仅引领科技发展,还能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三是形成新产业。科技创新是产业进步的源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进入新世纪,浙江经济增长面临日益明显的资源要素缺乏、生态环境压力和内外市场约束等制约,***同志指出,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此后,浙江坚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牵引,以科技强省为主线,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省级高新区工业强县(市、区)全覆盖;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组成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到2022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3%,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9.6万元/人,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紧抓人才第一资源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自主创新,人才为本,人才为先。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既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人才,这既包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如在颠覆性科技创新方面能够作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能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也包括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
---此处隐藏2274字,下载后查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基于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新观念,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价值取向,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把环境质量作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内容,坚持以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因此,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是高度契合的,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2004年,***同志在听取全省环保督查汇报后明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他亲自推进生态省建设,部署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浙江环境治理的突破口。此后,浙江接续开展五轮“811”行动,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规范,全链条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率先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真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率先开展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区建设,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绿色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等等。到2019年,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22年,全省建立31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97.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为24微克/立方米,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0,率先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使绿色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互促共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民营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优势,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优势。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浙江工作期间,***同志就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民营经济“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20多年来,浙江坚定不移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不断释放“三个没有变”鲜明信号,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不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最大程度地激活民营企业的创新性、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入围企业数连续24年蝉联全国首位,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20多年的先行探索,可以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一些启示: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合科技创新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前沿领域寻求突破。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载体,也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要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着力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主动探索新领域、新技术、新市场。三是要因地制宜。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必须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扬优势补短板,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四是要坚持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注重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五是要坚持“大人才观”。需要更新人才观念、拓展人才视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系统谋划、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进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全方位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