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磷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4-06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县抢抓国发〔20XX〕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我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一核两区”的战略布局和福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认真落实“富矿精开”战略部署,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以新能源电池材料、磷精深加工及耦合共生两大产业路径为重点,着力优化“四园”(基础工业园、循环工业园、精细工业园、智慧工业园)现代磷化工产业布局,加快完善产业、创新、价值“三链条”,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现代磷化工产业基地。2023年,全县磷化工产业产值*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

一、“四园”优化产业基地布局。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思路,充分发挥磷矿资源富集、园区空间承载面积较大、特色产业基础良好等比较优势,以磷及磷化工为依托,以精细化工为方向,以贵州**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构建“功能协调、布局合理、产城融合”的“四园”现代磷化工产业布局。目前,**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可容纳3000亿元以上产值,是全省最大的化工园区,获省级评定为第一批化工园区。已成为全省唯一具备“湿法热法并举、有机无机兼备、‘三酸两碱’齐具”要素条件的化工园区,是全国发展现代磷化工产业的新高地。一是矿化一体,建基础工业园。按照“采、选、加”一体化的产业布局,聚焦上游磷矿资源,加快推进**县“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产业项目建设,健全“磷矿采选—原料初加工—产品深加工—耦合配套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全链条+工业配套”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采矿、新能源电池材料、煤化工、磷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企业协同配套发展,全力推出黄磷、磷酸铁锂、精细磷酸盐等重点产品,形成磷矿选矿及制酸、黄磷及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配套等产业的“基础工业园”。目前,园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入驻**有限公司、**县天一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8家,2023年产值*亿元。

---此处隐藏486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梯级利用,建循环工业园。按照“资源转化、结构转型、循环利用”的思路,采用以湿法净化磷酸为核心的磷酸梯级利用方式,推动磷肥行业由传统“矿—肥”向现代“矿—肥+盐+高端水溶肥/液体肥+新能源材料”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着力构建磷矿—肥料级—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磷酸盐)等磷酸高中低梯级利用模式,推动磷及磷化工全产业链循环发展,形成磷资源开发、磷化工及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的“循环工业园”。目前,园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入驻*化学有限公司、*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23家,2023年产值*亿元。三是集群发展,建精细工业园。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磷化工精细化发展为方向,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围绕企业项目类别、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亩均产值和生态效益,引进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全力推出五氧化二磷、磷系阻燃剂、高纯磷酸盐、不饱和树脂等重点产品,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磷系新材料、化工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产业的“精细工业园”。目前,园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入驻*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4家。

四是强强联合,建智慧工业园。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企业强强联合、产业共生耦合、资源高效整合、平台开放聚合”的运作模式,投资*亿元推进*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重大项目建设。同时,采用“工业互联网+园区”管理模式,搭建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管控平台,运用第四代信息化技术,模块化各车间基本功能,建设“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磷化工智能工厂,共同发展五氯化磷、草甘膦、电子化学品等产品,重点布局黄磷及深加工、农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湿法热法并举、有机无机兼备、‘三酸两碱’齐具”的4.0智慧化工产业园。目前,园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入驻*有限责任公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家头部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亿元。二、“三链”推动产业基地发展。通过优化“四园”产业规划布局,推进园区规模做大、功能做强、配套做优,加快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创新链向前沿聚焦、价值链向高端跃升,推动磷矿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现磷化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依托磷煤化工耦合共生优势,加快发展从净化磷酸、电池级磷酸二氢铵、磷酸铁等原料产品到磷酸铁锂的下游正极材料产业;紧盯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配套环节,大力发展无水氟化氢、电池级双氧水、电池隔膜材料等下游配套产业,加快推进以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下游产业为主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围绕湿法肥料产业链,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矿—肥+盐+高端水溶肥/液体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发展。围绕热法黄磷精深加工链,依托**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氯碱化工,加快发展精细磷酸盐、赤磷、高纯黄磷、电子级、食品级、有机硅等黄磷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抢抓精细化工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构建有机锡化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绿色环保、低能耗、高附加值为主的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20XX年以来,引进**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等龙头企业,签约落地项目*个,签约资金*亿元。

二是推动创新链向前沿聚焦。以“创新产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依托“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国家级试点”建设契机,加强与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创新中心、创新联盟,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着力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平台”的科研人才培育体系,加快企业科技创新。以**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中心等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础,采用“技术+管理+资本”一体化运作模式,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材料、精细磷化工、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20XX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余名,培育人才*余名,企业申请专利68项,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创新类扶持资金*万元。

三是推动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以“提品质、创品牌、增价值”为目标,支持企业围绕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和镁、钙、锂等磷的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水溶功能肥、精细磷酸盐、食品级磷酸、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等附加值高的磷化工产品,推进矿、酸、盐、铁的高值化应用,实现每吨磷矿产品附加值提升2倍以上。以**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磷酸盐、硝酸盐项目上下游产品为重点,培育磷系化工新材料、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农药、医药中间体等新兴产业,推动黄磷精深加工向赤磷、阻燃剂、草甘膦等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实现黄磷、磷酸的就地转化率分别达70%、90%以上。借助**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快将磷酸铁、六氟磷酸锂、双氧水、五氯化磷等产品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20XX年以来,磷酸铁、磷酸铁锂、高纯氟化锂等高端产品累计实现产值*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