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智慧农业的内涵,何海霞(2021)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传统农业通过系统化从而形成智慧农业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农业产业链条,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方向,是农业发展4.0阶段,包含智慧生产、智慧管理、智慧销售。从狭义上讲,智慧农业是将传统农业赋予“智慧”,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的生产、加工、运输、管理、销售等环节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使农业生产更加透明化、安全化。

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刘宏笪等(2019)认为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在实践方面的尝试,也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导向与示范,更是未来农业转型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宁甜甜(2022)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得出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与乡镇的有效融合,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对于智慧农业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联合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打牢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建立粮食安全数字化保护手段,向农业智慧化、数字化发展。同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强调要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及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技术之间的融合应用。发展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距离2025年农业信息化水平到达27%仍有一段距离。马红坤等(2020)认为目前关于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的分析在学术界的研究较为浅薄。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通过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回顾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会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智慧农业应用状况

---此处隐藏3091字,下载后查看---

(三)智慧农业专业人才不足。智慧农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农业从业者对智慧化农机、大数据平台熟练化操作,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知识素养,在我国青壮年流失严重的农村难以找到此类人才。大学生对于农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从前的传统耕作模式,并且从事农业的薪资待遇并不是很理想,使得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也很少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工作。我国高校智慧农业专业学科较少培养专精人才,使得农村、农业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进入,很难接受新事物。农户对智慧农业认知水平低,智慧农业参与度低,智慧农业难以被推广。

三、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自主研发。在技术研究基础端,要注重对底层技术研究得更加透彻,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理清智慧农业运行机制。增加智慧农业技术实验区,让技术在田间地头上反复实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作物生长模型、算力模型等技术需要年限的积累,要接续对技术的研发以及数据的收集,打破“卡脖子”的局面。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对智慧农业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实验,形成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学术氛围,对国外的技术保持借鉴态度而不是“拿来主义”。积极开发新产品,在具有部分技术优势前提下率先推出新产品拿下开发主动权,为后续技术研发带来先机。

(二)增加政府投资,扩大智慧农业实验园区。智慧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利器,智慧农业技术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研究、创新、落实。政府应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对智慧农业企业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或减免税收或提供专项补助,鼓励智慧农业企业研发创新。宣传智慧农业,加大社会面的投资,资金充足可以使智慧农业科研投入无后顾之忧,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到农村、农业。增加智慧农业实验区,扩大示范区面积,将不同种类作物分散种植,规模化种植让智慧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实验,使数据更精准,不同生长周期作物可轮作,加快研发速度,使研究成果尽快产出落地。

(三)培养智慧农业人才,提高从业者认知。建立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智慧农业技术项目多且精,需要进行分类培养。在农业院校开设智慧农业专业为各农村、农场输送人才,将农村、农场设为农业院校的实习基地,既可以为农场、农村提供多方面人才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以及对农村、农场的了解认识,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提高农村、农场薪资待遇,将人才留住,使管理人员年轻化、管理运营思想创新化。同时,要开展对农户的农技及智慧农业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户综合素质以及对智慧农业的认知水平,以提升农户智慧农业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