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9月,总书记考察我省,赋予我省“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省域新篇章”新使命。**必须带头扛起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把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实体经济优势、改革创新传统和“三支队伍”作用,深化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一、突出实业向新,全面夯实共富硬核实力。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工业基础扎实,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五,蝉联“**制造天工鼎”。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共同富裕的家底做得厚之又厚、实之又实。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充分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和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创成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的基础上,以夺取省“科技创新鼎”为载体,主动加强与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平台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宁波**医工所、**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前湾沪浙合作创新区等科创功能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两个全覆盖”行动,引导公牛、方太等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使共同富裕的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做深做细集群强链“大文章”。着眼抢占新风口、竞速新赛道,锚定“**制造天工鼎”金鼎目标,聚焦打造“241”千百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发挥全省首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和**滨海经济开发区、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高能级制造业平台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先导力量,“一链一策”做强智能家电、关键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等6条标志性产业链,推动智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前瞻研究布局氢能储能、高端新材料、人工智能、未来医疗等一批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打造县域经济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使产业兴旺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最大底牌、最实底座。打好打赢主体培育“攻坚战”。**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强劲的基因,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用足用好上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大力传承弘扬慈商精神,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国领先。要持续强化“大优强、绿新高”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突破23万、规上企业突破2200家的基数优势,在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68家的基础上,引导鼓励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主体“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大力实施亿元以上企业培育行动,梯次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开天辟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

二、突出改革焕新,全面激发共富生机活力。充分用好“关键一招”,走好改革路、打好创新牌,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瓶颈障碍,全力撬动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把共同富裕“蛋糕”持续做优、做特、做香。立足挖存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传统产业日益凸显的增长模式粗放、亩均效益不高等弊端和块状集聚、“一镇一品”分布等特点,聚焦产业“空间重塑、质效重振、格局重构”,强力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村镇工业集聚区“两项整治”,通过整治、规范、提升“三措并举”,倒逼家电、轻纺、轴承、服装、拖鞋、再生塑料等重点块状产业上规入统、迭代升级,通过拆除、梳理、管理提升“三式改造”,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点由散到聚、由弱到强。同时,打好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组合拳,探索实行国资重建法、村级共富法、抱团改造法等“八法”,在去年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块24个、低效工业用地3007亩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块20个、低效工业用地2500亩,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破茧蝶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先富示范引领、后富跨越发展之路。立足扩增量,系统重构招商引资体系。把招大引强作为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关键抓手,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营造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浓厚氛围。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招商工作体系,建立镇街、平台跨区域项目流转和利用共享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强化产业链招商,聚焦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7个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旅体康养等4个重点产业领域,深入实施由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补链”,靶向式精准招商,构建以大项目为龙头、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新优势。深入推进抓招商、抓项目“双抓行动”全面发力,紧盯大好高、50亿元以上、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等,紧扣项目谋划、招引、落地、投产、达效,深入培植招商基因,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为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注入强劲动力。立足促均衡,创新探索片区组团发展。针对村级发展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协调等问题,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以片区党建联建为牵引,通过产业联动、优势互补、组团发展,实现基层组织融合共进、基础设施统筹共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基层治理协同共治。目前全市已培育组团片区81个,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下、总收入100万元以下村实现“双清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53。深入打造“共富样板区”,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拉长利益链条、完善分配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特别是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力争建成50家片区强村公司、股份经济联合社和10家片区强社公司,不断夯实平台支撑力,深度嵌入融入项目、产业、平台、政策等优质要素资源,持续释放片区组团发展红利。

三、突出人才立新,全面注入共富澎湃动力。把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作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关键之策、制胜之道,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需求,聚力打造勤廉并重的党建新高地、活力奔涌的创新策源地、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地、成长成才的逐梦首选地、惜才爱才的最美栖息地等“五个地”。全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干部“有为”才能“有位”,坚持“守规矩、敢担当、要积极、抓具体”鲜明导向,深入开展“担当作为比作风、争先进位赛业绩”行动,激励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报表中赛马比拼,坚决扛起“大块头就要挑重担”的政治责任。建立多岗位锻炼、基层蹲苗砺炼、中心工作锤炼、必要台阶磨炼和急难险重任务淬炼等“五炼”结合的干部能力提升机制,大力选派干部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富裕、项目攻坚等一线岗位实践锻炼,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挂职锻炼,使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在重大项目建设、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成长成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培育更多坚实力量。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塑造发展新动能、绘就共富新画卷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建设“智造人才友好城”,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突出战略人才引育提级,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引才网络和高层次人才协同攻关机制。实施“上林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培育扶持力度,力争到2027年新引育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250名以上。同时,把企业家队伍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尤其要抓住未来5年民营企业代际传承关键期,深入实施“慈商青蓝接力工程”,大力推进新生代企业家政治和事业“双传承”计划,培养建成“领雁+精英+骨干”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切实提升**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战斗力。全力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主体力量。围绕打造一支有志气、有本事、有激情、有追求、有境界的劳动者大军,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强基提质、青年乐业护航提效、乡村振兴人才提档、社会工作人才提标、人力资源配置提能,全面提升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劳动者素质。紧盯**高质量发展亟需的技能人才、农创客等劳动群体,以“一人一技”为目标实施“工匠出彩”计划,以“多元融合”为驱动打造“上林匠才”培育平台,以“一村一业”为特色重塑“新农人”创业孵化体系,使**成为广大劳动者干事创业、劳动致富的乐土福地。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