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治引领,提升党组织向心力。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把握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一是提升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创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培育“百姓名嘴”,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强化党建阵地的功能集成,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抓住社区特点和重点人群,有的放矢设置活动载体,让党建阵地成为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二是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上下功夫。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方面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转变思维模式,从“划桨人”变为“掌舵人”,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例如,有些地方打造以“微平台、微行动、微实事、微心愿、微星光”为主题的“五微共享社区”,还有些地方制定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精准匹配群众需求和辖区资源,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氛围。
强化组织引领,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只靠街道、社区往往力不从心,需要上下联动、系统谋划,贯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一是高位推动,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许多地方建立起市、区两级党委统筹领导机制,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定期专题研究、制定总体方案、搭建制度框架、部署重点工作、强化述职考核,突出抓基础、强基层、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确保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有能力;有些地方还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确定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设立“书记直通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纳入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必答题”,树立以上率下、大抓重抓的鲜明导向。二是延伸治理末梢,织密网格体系。社区工作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通过建立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让“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通过织密网格架构,建立起“微网格”组织体系,进一步缩小服务范围和管理半径,以“微网格”服务“大民生”,以“微网格”构建“大屏障”。
---此处隐藏974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能力引领,赋能社区治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关键靠人。2024年3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一是全方位开展能力培训。依托城市党建学院、社工成长学院、网格学院等平台,综合提升社区工作者在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本领。为了突出教育培训的实操性和针对性,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网格员实训中心,通过打造实景教学场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专业化的网格治理能手。二是激发社区工作者内生动力。注重典型培育,发挥示范作用,形成传帮带的“雁阵效应”。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落实保障待遇,拓展发展空间,激发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
注重机制引领,形成治理合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大党建”思维,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一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领作用,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共同下好社会治理“一盘棋”。有些地方还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下设立专委会(专项工作组)以整合职能部门,通过清单制推进、项目化落实的工作机制部署共建项目、推动齐抓共管。二是搭建“一核引领多元”的平台机制,确保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基层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党委政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激发全社会活力。秉持“有事好商量”原则,开展党组织领导的民主议事机制和民主协商机制,寻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更好汇聚民智、激发民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规范引导,充分释放社会组织在链接社区资源、发动社区群众、扩大社会参与、建立互助机制方面的巨大潜力。
A总书记指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党的组织优势就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从而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
, 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