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调研组走访了一些县区,与基层干部、能人大户、村民代表等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经验

(一)坚持“形”“神”兼备,构筑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各级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相比十多年前下村调研所见,如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群服务中心等“硬件”水平普遍规范提升,乡村的现代气息更浓了。村“两委”队伍也是精神抖擞,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工资收入提高了不少,还有一些地方为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村支部书记们反映,通过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各村基本都有大专生甚至本科生的干部,还有不少年轻人通过第一书记、帮促工作队、“定制村干”、“兴村特岗”等渠道到村里工作,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也比以前强了不少。面对人口减量化、农村空心化等现实问题,笔者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已经着手对农村党组织体系进行优化适配,比如淮安市就在大力推广中心村党委的做法,每个中心村党委可以整合2—4个村的资源,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办,推动成员村携手进步、共同发展,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党委聚力出拳”。基层的同志认为,接下来还是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继续用好“一肩挑”等健全基层党的领导体制的举措,扎实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功能“六强六好”分类提升,坚决高效地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位。当前返乡创业的乡土人才在增多,但还不足以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有激情、有情怀、有技术的人才仍然偏少,未来重点还是要强化乡村人才培育及储备。首先是激活村级带头人的“源头活水”,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能人、“定制村干”等在村人员中培育一批,面向知名乡贤、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招引一批,探索建立岗编适度分离、“县管镇用、下沉到村”等机制,稳定村干部队伍;其次是要育好用好“新农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推动更多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三是要聚焦村级发展所需所盼,帮助解决项目审批、金融扶持等现实问题,构建“首席专家团队+本地推广团队+若干示范户”服务体系,支持“土专家”“田秀才”办企业、兴实业。

(二)坚持点“土”成“金”,把土地的文章做足做出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更是村党组织引领富民强村的重要平台。如何在要素保障困难、瓶颈制约趋紧的情况下增收富民,考验的就是村党组织的带富能力。笔者在调研中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现在的村党组织要善治理更要懂经营。某村破除了“种地不赚钱”的观念,踏踏实实“把地种好”,流转集体土地同大户合作种植茨菇、发展“四旁经济”、庭院经济,近三年来村集体收入每年增长30%;而相邻的村收入来源只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服务费,一些村民对于村级债务增多的担忧,也让村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偏于保守。乡镇党委书记表示,如果村支部书记的思想不解放,不愿意也不敢去尝试新模式新业态,这样下去只会是越来越接近发展的“天花板”。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各地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有的依托良好生态成立旅游公司增收,有的帮助辖区企业推销涉农产品、环保设施等提成增收,有的与中小学合作开办校外“农场”增收,有的成立物业公司服务城区企业增收,等等。但对大多数没有禀赋优势的传统农业村而言,发展稻麦种植是解决“0”到“1”问题的务实路径。一些县支持村集体承包农民土地种植作物,稻麦两季亩均净收入500元左右,2023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90万,净收入超过30万的村有100多个,净收入超过100万的村达到14个。客观地看,村一级党组织掌握的资源普遍较少且分布不均,一些地方没有产业基础、没有特色资源、没有收入来源,自我“造血”能力确实有限。笔者访谈了几位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镇党委书记,他们认为,大部分村能利用的资源太少了,平均也就两三千亩地、几十万的村收入,培育一条生产、加工、销售完善的产业链条,绝不是一个村甚至一个镇能做起来的,需要在县级层面整合资金、土地等要素,才能把“土地规模化流转、村集体自主经营”走通走实。

---此处隐藏1906字,下载后查看---

(三)坚持“内”“外”兼修,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美好生活。近年来,各地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持续提升。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好了,笔者在调研中注意到,我省打造了一批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红色资源村,近年来新建了“一站式、集约化、共享型”的乡村党群服务综合体,着力打造“网红直播村”,推进“快递进村、产品出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了,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村卫生室基本都由乡镇卫生院领办,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了236家,甚至在一些省际毗邻地区,邻省的村民也都来这里看病开药。三是村民的精神面貌更好了,村史馆、农博馆等场所成为村里的“标配”,在扬州市广陵区,每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都能看到身高体重仪、血压仪、血糖仪“健康三件套”和按摩椅、台球桌、乒乓球桌“文体三件套”,楼前普遍有小广场、篮球场,村民们晚间都在这里活动,有什么诉求也愿意来这里反映。

二、新时代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建议

(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把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各类社会组织等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自治的角度,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提升村民自治主体意识,提高村民参与自治活动的积极性,并规范和引导自治工作的开展。从法治的角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将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贯穿乡村治理各环节,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从德治的角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赓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养品行、涵育文明、凝聚人心等作用。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评议、模范示范、舆论引导等方式,大力营造崇德向善、友爱互助的向上向善氛围。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党建工作交流。通过搭建基层党员交流互动平台,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并注重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基层党员干部,有针对性进行党务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专精的人才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既要“头雁”引领,又要“雁阵”齐飞,形成强大组织凝聚力,保障政策落实执行有效。

(三)注重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不断为广阔的农业农村应用场景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打造新式服务渠道,更好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利用数字技术,以当地文旅品牌和本地特色经济为依托,通过直播销售、休闲农业、生态文旅等方式,因地制宜又与时俱进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产业振兴路径,让产销两头的农民和消费者都切实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信息化、便捷化。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面向农村群众的服务能力。以解决群众所急所盼的冷暖事为出发点,转变服务理念,努力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用数字产销、数字电商、智能农机、创意农业等多种方式,更好实现助农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