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A总书记在我市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提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承载效应,实现双向奔赴、同向发力,培育和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发言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此处隐藏417字,下载后查看---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A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生物基因、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绿色经济、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产业。**通过做大做强火炬云创、重牧硅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打造新型陶瓷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5大创新中心,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发展新动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将持续打造“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递增、小巨人企业引领、单项冠军塑造”梯度培育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引导企业联合市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问题攻关,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全面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将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的堵点、难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挥畜牧科技优势,打造“技术服务市场+技术权益市场”的融通型市场生态,争取获批建设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深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大力引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科创基金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的中试平台,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在荣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每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研发20项以上,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强化区域创新生态圈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加强跨区域协同联动,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渝西科创新高地。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强区行动,充分发挥“一院一校”优势,高水平建设环市畜科院和环西南大学**校区两大创新创业生态圈,多渠道引进一批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拥有原始创新技术,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跨领域融合能力的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来荣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交易税收减免等政策,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融资体系与科创体系有机衔接融合,迭代升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鼓励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丰富和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方式,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