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协在界别和行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发言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明确“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统筹抓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一是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大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卫生健康科学知识普及,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针对重点人群,结合鼓励生育的宏观政策要求,提出更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大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卫生人力供给水平。深化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畅通职业发展路径。

二、稳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一是不断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医药卫生新质生产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惠民利民,更好的解决民生难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好医保基金保障作用,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医药产品价格,不断推动形成“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工作合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打破信息壁垒,把“三医”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费用“一站式”结算、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与共享、电子病历规范查询、远程医疗、异地就医等业务应用场景为重点,切实提高协同治理、运行评价等决策和服务能力。

三、持续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壮大城市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做好帮扶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推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聚焦医疗资源整合和服务效率提升,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内实现人、财、物、信息等整合,促进防、治、护、康有机衔接,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三是做好基层帮扶指导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技术水平过硬、医疗服务优质的团队。

---此处隐藏4642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明确的改革画卷,发出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时代强音,特别是站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战略高度,专门对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提出时代要求,作出要“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的重大实践指引。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从市县协商实践看,在协商主体参与、协商方式创新、协商成果转化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在协商制度完善、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了政协职能发挥和参政议政效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促进政治协商程序化,进一步建立深度协商互动机制。程序是民主运行的过程性、操作性规定。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需要完善协商运行机制,推动党的领导、政府决策、政协协商有机结合,确保协商过程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在协商过程中,程序民主是实现协商互动的基本手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必须在促进协商程序化上下功夫。围绕协商的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程序。如协商议题什么时间提出、由谁提;在安排与准备环节,明确通报时间、通报方式,确保协商过程中的信息畅通,让参与主体最大限度获得相关信息。建立多方参与、科学透明、平等议事的协商机制,在协商中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式和小范围、多轮次的协商,促使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以形成最大共识、提出最佳建议。建立协商成果建议清单及办理情况反馈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凝聚起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共识。

二是促进民意表达制度化,进一步完善民意收集机制。人民政协来自人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是做好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民意收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通线上民意直通车,实时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声音都能传递上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健全意见收集制度,对收集到的民意进行精准分析和综合研判,推动决策更加民主、透明和科学。探索建立政协委员发挥界别作用和反映社情民意制度,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组织政协委员“进社区”“大调研”,探索推行市县委员调研联动机制,既破解“年委员”“季常委”的难题,又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持续为党委政府提供“金点子”。

三是提升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进一步健全团结同频机制。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既是政协之职,也是委员所长。发挥市县政协联系基层群众最直接的优势,健全委员个人工作室和界别委员工作室联系机制,用活界别优势作用和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完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促使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协商和合作,从而在特定议题或决策上达成广泛认同和一致意见。坚持和完善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制度,依托人民政协在界别、党派、群众中的影响力,探索建立各界联谊会,打造引资引智、聚力聚识阵地,构建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团结格局,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凝聚起来,更加广泛地汇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