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镇将民生议事室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不断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探索打造集矛盾纠纷调处、联系服务群众、政治协商等功能于一体的民生议事综合体,以基层“微协商”助推社会“大治理”,架起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一、搭建“微平台”,激发基层协商民主“新活力”

坚持“一核引领”夯实议事协商基础。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为主线,以搭建协商平台、组建协商队伍、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建立“镇党委—网格党小组—党员群众”三级架构,着力织密织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进民主协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着力营造“有序参与、汇集民智、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协商氛围。探索“一室多用”共享议事协商阵地。创新开展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活动,将协商议事阵地与镇“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民服务中心、司法所有机结合,优化打造协商议事室1个、社情民意收集站点56个,真正实现场地共用、设施共建、队伍共管、活动共推、成果共享。创新“一网联通”拓宽议事协商渠道。充分发挥“数字之治”和“协商之治”的融合叠加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形式,打造线上“民生议事室”,以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随时随地参与议事“不打烊”,提高协商议事效率。截至目前,通过网络媒介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20余件,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0余场,解决“网上诉求”12个。

---此处隐藏670字,下载后查看---

二、开展“微协商”,书写基层协商民主“大文章”

“三个聚焦”定方向。聚焦社会治理难事,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纠纷。抓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让委员走出去、沉下去,将“在政协协商”延伸到“到公众中商量”,做到“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聚焦民生改善实事,提高便民惠民服务质量。坚持属地原则,围绕基层群众所思所盼,通过在议事室进行协商,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聚焦党政中心大事,商出推进工作良方妙策。坚持把政协工作置于全镇发展大局中思考、定位和推进,确保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五方会谈”解难题。探索创建政协委员、村“两委”、社会组织、村民代表、利益相关方“五方会谈”工作机制,集中针对矛盾纠纷内容和化解方式展开充分讨论,集中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通过民主表决形成最终处置方案,并将表决结果公开。同时视情积极引入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等“外脑”智慧。“七步议事”有质量。严格“征(征集议题)、选(精准筛选)、研(深入调研)、商(组织协商)、办(解决办理)、督(跟踪督办)、评(反馈评价)”七步流程工作法,在征集议题、深入调研、解决办理上做实做细,着力形成基层协商的工作闭环,真正把“民生所盼”变成“民生所赞”。

三、抓住“微亮点”,建设基层协商民主“大舞台”

灵活联系形式,推动力量下沉。充分搭建协商平台,邀请下沉委员、相关领域专家、部门负责人、镇村干部积极参与协商议事,引导下沉委员用好专业优势、岗位所长。根据不同协商主题和内容,采用“固定+流动”“会场+现场”相结合的协商形式,实现“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引入外援力量,发挥凝聚优势。不断充实“微协商”力量,挖掘镇内外教育、医疗、工程、金融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组建专家“智囊团”,为协商议事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根据议题需求,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调研和协商,提高协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目前全镇已吸纳各类专业人员200余人。扩大服务半径,延伸协商触角。坚持实际困难在哪里、为民协商就延伸到哪里,聚焦中心工作和实际诉求,总结形成了“协商+治理、协商+振兴、协商+纾困、协商+实事”四位一体的“协商+N”落实机制。协助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构建“1+4+51”网格化联动机制,助力4个新村党委、51个网格支部的日常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末梢,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