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调研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践好、落实好党的XX大精神,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我国社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新的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形成,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10月19日,在党的XX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上,公安部通报,10年来,我国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2021年,杀人、强奸等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立案数和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64.4%、56.8%、96.1%、62.6%和59.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

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

2023年9月20日至21日,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1月,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是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枫桥经验”是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60年来,“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拓展了丰富路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笔者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发挥好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切实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把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保障群众根本利益作用贯穿始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协调治理是有效路径。要深入研判各类矛盾纠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构筑完善大平安、大治理格局。四是自治法治德治为内生动能。要积极营造和睦向善风尚、崇法守法氛围,多措联动、多管齐下,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五是基层基础为工作重心。坚持大抓基础、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基层一线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坚持源头化解,以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为驱动,切实发挥公安机关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探索

当前,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也给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综合对上海、江苏等地实地考察的思考,××市公安机关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内涵要义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大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新模式。

---此处隐藏5150字,下载后查看---

协调治理机制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其他各方力量参与的制度化沟通和协作平台。要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内的多方资源及其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在社会治理服务中的协同治理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始终保护并尊重其主体地位和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并综合运用行政言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目标。近年来,××市公安机关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元共治特性,通过搭建专业平台、拓宽沟通渠道,鼓励多方参与,不断完善协调治理机制,通过创新开展“生命至上‘六个一’”平安行动,积极构建符合××实情、具有××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安全生态,着力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成功处置自杀类警情600余起,处置成功率同比上升22.9%。以“枫桥式”派出所全覆盖为抓手,依托“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2万余起,化解率98.2%。

(四)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方式

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作出专门强调,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首先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公安职能作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基层公安机关处于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第一线,要牢固树立和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的理念,创新基层治理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对接居委会、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为基层治理献计献策,着力推动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如××市舒城县公安局在距离县城52公里的西南山区庐镇乡试点推动符合山区特色、时代特征、群众需要的“庐镇夜话”等“微经验”“小举措”,根据山区群众白天农忙时间少的情况,派出所调整工作时间,针对山区治安防控等薄弱环节,将庐镇乡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村干部等纳入,以“夜话”的形式在各村开展矛盾调处、法治宣传、“公民安全课堂”等工作,积极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夜间流动警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有效夯实了基层基础。其次,要更加精准运用法治,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当前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并且涉及诸多复杂的法律关系,所以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要靠法治来解决。这就要充分发挥法律定分止争的作用,以法治化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更加了解、理解公安工作是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激发群众自治意识。××市公安局以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全力打造“大别山平安夜校”普法主阵地,聚焦全民普法工作,组织开展“百名所队长进直播间”“做法律明白人”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截至目前共发布普法视频2487条,浏览量2.8亿次,点赞量1565.7万,得到了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点赞,实现了法律宣传和群众参与的双向效应。

(五)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支撑

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专门指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枫桥式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公安机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才能不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进而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建立落实面向实战、倾斜基层的导向和机制,纵深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才能更加有力有效地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市公安机关结合乡镇分布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根据需要设立中心派出所,建立完善相邻派出所、派出所与界面警务站协作机制。引入激励机制,推进警力下沉,推动机关警力重点向派出所前置,利用职级套改为有效杠杆鼓励民警下沉社区,力争实现两个40%。在实践中,则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在相邻派出所之间推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以一个中心派出所为警务区牵头单位,统一协调相邻派出所警力、勤务工作。还注意完善警种支援派出所机制,有效充实基层派出所参与社会治理力量,公安派出所预防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基层多功能战斗实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2023年,××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7.99%,较去年同期提升0.4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