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区聚焦破解本地农业产业发展中生产模式单一、销售渠道有限、技术与人才短缺、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积极创新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加快品牌化建设,探索一条以现代新农人为引领的富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此处隐藏251字,下载后查看---
强化示范引领,优化成长生态。制定落实《**区人才入乡返乡新农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党建引领推动“新农人”返乡创业兴业。集聚合力促发展,针对果蔬产业“单打独斗”生产模式,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提高果蔬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果蔬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采取“企业带资金+村集体供劳动力+农户流转土地”模式,积极引进瑞霖、广聚农业等企业,在前进镇凤凰村集中连片种植羊肚菌,示范打造特色智慧菌蔬产业基地500余亩。正向激励增动力,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就业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构建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结合车岭镇“粮蔬之乡”发展定位和万亩粮经园区发展优势,在金刚、岱宗等6个村布局蔬菜基地,建成水稻油菜轮作示范区、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区、玉米新品种推广种植示范区,以示范区引导农户相对集中种植蔬菜2000余亩。
强化技能支撑,促进产才融合。聚焦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着力打好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组合拳”,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形成以省级人才先行区为引领、“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为支撑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针对果蔬产业在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科学种植等方面困难,强化果蔬产业发展所需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引育工作。搭建合作平台,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和推广工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果蔬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对接川农大教授、蒲江县柑橘种植专家等人才,开展柑橘品种引育推广技术培训,发展柑橘种植3300余亩。定期邀请农学专家、当地“土专家”、种植养殖能手开展施肥、防虫等田间管理培训200余次,提升脆红李源头品质,发展脆红李种植1500余亩。深化域内合作,集智开发藤椒油、栀子香薰等产品,补齐果蔬产业精深加工短板,推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丰富销售市场,拓宽增收渠道。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短板,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渠道,不断拓展提升价值链。发挥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效用,结合农贸市场、超市、水果经营店等传统线下渠道,构建多元化、立体化销售网络。多维度与**电商平台在线合作,打造农副产品直播间,在线推广猕猴桃、脆红李、百香果等果蔬产品,累计销售果蔬1.2万斤,销售额达10余万元。探索全链条销售路径,利用“互联网+实体销售”模式,依托电商平台建立果蔬产品销售网店,培育本土优秀带货主播,加大抖音、微店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力度,有效拓宽果蔬产品市场覆盖面。共建共享“双创孵化”电商直播实践基地,开展直播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优秀直播达人120余名,在猕猴桃成熟上市期加密直播场次,助力4200余亩猕猴桃线上销售。
打造乡土品牌,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农创客”返乡创业联盟、人才驿站、专家大院等服务组织,联合县域内外创业新农人,创新建设生态果蔬产品体系,开设“生态超市”“惠民超市”,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品牌建设滞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结合地方文化、产业特色和果蔬产品优势,建立镇域公用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持续打造“崃巴石”猕猴桃镇域公用品牌,推动猕猴桃产业有标可依、依标生产。今年以来,万古镇猕猴桃产量达300万斤,产值超2100万元。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举办果蔬文化节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用好主流电商平台,集中展示和销售县域农产品,引领果蔬产业健康发展。举办**“李花节”“脆红李采摘节”,吸引2万余名游客打卡,进一步提升**镇脆红李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畅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AAA、抖音短视频平台宣传销售、直播“带货”等,打响“**脆红李”商标。截至目前,**镇脆红李产量达500万斤,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