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须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全面实施《美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
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2018年,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生态环境建设对东北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高标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要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制定出台美丽**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要针对燃煤污染、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采取创新举措全力攻坚;要着力强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能力,加快建立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全重点流域上下游一体化保护体制机制,深化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健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机制。
二、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充分发挥**在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中的重要作用,要巩固“两屏两廊”生态安全屏障,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要强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要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生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全面提升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要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完善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
---此处隐藏1572字,下载后查看---
四、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基础支撑,要健全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深入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续优化**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全域覆盖的监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编制差异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深化推进生态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要探索建设高标准多元市场体系,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气候投融资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建立系统完善的**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积极探索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要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地方标准,构建“一体化”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格局。
五、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领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凝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要系统推进“美丽系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及“美丽细胞”工程建设;要着力培育全社会生态意识,深化环保设施开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加大生态环境典型案例公开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要大力繁荣弘扬生态文化,丰富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研发推广生态文化产品,促进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