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以总书记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宣传总书记法治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建立总书记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推进总书记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把总书记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县委党校重点课程。开展总书记法治思想知识竞答活动,参与答题超5000人次。二是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要求,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专题述法。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制定完善县级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清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信访工作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三是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和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机关、企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军营、网络、景区“九进”活动。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和第四个民法典学习月活动及“江淮普法行”活动。
(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推动制定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文件。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全年审查、审核规范性文件36件次,备案通过率达100%。二是法治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针对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县级主要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宣传推广。建立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成立县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开展“法治体检”,举办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园区活动15场,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6份。广泛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专题法治宣传教育。三是积极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扎实推进“送法进企业”活动,协调解决辖区内企业发展诉求156个。推行“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涉企执法监管机制,推行柔性执法,促进依法行政与服务企业的有机统一。
(三)着力深化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坚持推进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县级立法工作,完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制度体系。法律顾问全面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合同签订等各项工作,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2024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出具书面法律意见560余份,研提法律意见1200余条。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度。二是着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和网上办理。建立健全“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聚焦“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创新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更新及时率、准确率100%。三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工程质量监管等领域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执法方式,推进执法数字化、智能化。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开展执法人员培训32场次,培训2800余人次。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公示100%全覆盖。四是加大执法监督制约力度。开展四轮法治督察、三轮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开展督办跟进。探索建立“政法+检察”联动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工作。及时整改落实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主动接受法院个案监督。2024年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未出现行政败诉案件。
(四)践行法治为民理念,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一是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扎实推进“法润乡村社区”专项行动,在10个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全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60余场,线上释法栏目280余次。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导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面落实。加强“法治副校长”普法工作,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场馆、法治画廊、法治公园和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阵地。培育本土法治文化品牌,推出法治文化系列文创产品。积极推进将法治宣传元素融入红色教育阵地建设。加强新技术新媒体在普法中的运用,建立全县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三是积极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培育“法律明白人”120名,发挥其在普法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探索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治章程等合法性审查制度。
---此处隐藏3322字,下载后查看---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一是健全综合执法体系。按照三定方案要求,全面厘清城市管理、住建、民政、规划、交警等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责和权力清单。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人员招录力度,力争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编制内人员选聘。加强执法骨干培养,建立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长效机制。完善执法人员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强化规范化管理。完善案件受理、调查、处理全流程工作机制。健全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法标准等制度规范。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
(二)创新执法方式方法。一是推行柔性执法。树立“管理即服务”理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灵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提醒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守法。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为新业态发展预留空间。二是加强智慧执法。建设完善综合执法数字化平台,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执法精准性,探索“互联网+执法”新模式。三是深化联合执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三)推进法治示范创建。一是深化法治县创建。围绕打造法治建设示范县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增强企业发展法治获得感。二是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开展“讲法学法用法”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实战训练等形式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法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推动智慧法务建设。完善法律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推进执法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强化大数据支撑作用。建设智慧法务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夯实基层法治基础。一是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培育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完善法律服务志愿者管理制度,发挥群众参与法治建设作用。二是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三是完善基层依法治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提升基层组织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