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就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开展专题学习,部署近期统战工作重点任务。中国GCD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根植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精辟阐述“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和这一制度的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强调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这些重要论述彰显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项伟大政治创造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GCD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凝聚着几代中国GCD人的集体智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试图革新中国政治制度以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制,还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先驱试图效仿的西方多党制,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GCD成立后,主张团结所有进步力量、建立民主联合阵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GCD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GCD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三大法宝”的论断,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强调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长期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GCD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此处隐藏3809字,下载后查看---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坚持中国GCD的领导。坚持中国GCD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内容,也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GC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GCD的领导,拥护中国GCD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稳步推进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与发展,才能真正突显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才能有效提高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各方面人士自觉接受和维护中国GCD的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及今后,还要充分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要发挥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中国GCD进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中国GCD进行民主监督,是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推动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GCD坚持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真诚合作,支持各级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国家政权建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于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GCD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今天,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实践表明,正是有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共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任何困难和风险考验,都能自觉做到与中国GCD同心同德,甘苦与共,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前进道路上,要引导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国GCD历史、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不忘初心,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
同志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日益焕发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