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中心组发言:着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组工担当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举改革之旗、凝聚全党之力、引领中国之治,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坚定对标,创新推出系列彰显**特色、符合发展实际的改革举措,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细化、实化、具体化。全市组织系统将持续用好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奋力谱写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篇章。

---此处隐藏190字,下载后查看---

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不懈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统一思想意志行动。一是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坚持“第一议题”、开班“第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好用好翠云廊省级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现场教学点,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二是健全常态化的基本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公务员、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推进机制,发挥“党校+基地+教学点”特色培训矩阵作用,推行现场体验、情景模拟等沉浸式教学,全面提升干部能力本领。三是健全理论学习评价检验机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全程纪实管理制度,推行乡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完善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锻造堪当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精准科学的选任机制,配优建强领导班子、管好用好干部队伍。一是健全政治把关机制。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一档、五法、九不得”工作体系,用好政治素质正反表现摘要,坚决把政治上不过关的挡在门外。健全干部正确政绩观养成机制,研制政绩观偏差问题防范清单,探索建立“交树交印”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防止“新官不理旧账”。二是健全导向引领机制。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推行重点产业项目一线专项考察考核,实施“轮岗交流、专业归位”行动,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红黄牌”预警提示制度,常态开展领导班子功能结构、配备需求分析研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引领干部“不服输、敢争先”激励约束机制,统筹用好职级晋升、及时奖励、待遇保障等政策,逗硬落实各类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下”挂钩10条情形清单,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

健全识才爱才、人尽其才的培养机制,聚力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集聚人才、激发活力、释放红利上持续用力,以人才赋能发展。一是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聚集优势主导产业绘制人才开发图、技术创新图,大力推进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深化“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三招三引”等机制,加快绿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建设。二是健全产才融合机制。优化中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办好**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好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强“一站式”高技能人才孵化综合体,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攻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努力打通产业“卡链处”、补好人才“断链点”。三是深化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人才项目前置改革、“唯帽子”治理,组建铝基新材料产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提高用人主体话语权和自主权,加快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千里马”在各自赛道上崭露头角、竞相奔腾。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最终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靠党员干部去执行,必须充分调动基层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运行机制,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以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改革任务一贯到底。全面推行产业集群党建,实施行业领域“蜀道红领”计划,建立村书记人选储备培养、村干部稳岗预警监测机制,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基层角落,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机制。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探索毗邻地区党建联建共建,建立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长效机制,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黄蓝”预警机制,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经营链上,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三是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健全党员应急动员“一呼即应”机制,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贡献力量。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