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X市发挥自然生态优势,聚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集群,构建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跑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度”。
一、X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显著
(一)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是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以高原夏菜优势产业为主导,形成了蔬菜产业高效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7个、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个,集约化育苗中心45个,蔬菜恒温保鲜库库容累计达150万立方米,年贮藏能力115万吨以上。X市已成为“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供“粤港澳大湾区”X高原蔬菜主产区和国内重要的寒旱优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牧草产业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在国内牧草行业享有“X”的美誉。累计培育杨柳青、宝光、润牧等牧草种植主体45家、生产加工企业16家,牧草饲料综合生产加工能力达114万吨。三是奶绵羊产业发展迅速。依托X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和优质奶源供应基地,每日生产鲜羊乳10吨,加工巴氏杀菌奶、酸奶等各种产品1.5吨。采用校地合作、项目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共建科技小院等多种形式,开展奶绵羊新品种培育、羊脸识别技术开发、智慧牧场构建等技术合作项目20多项。
(二)农业品牌强势“出圈”。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两个“三品一标”建设打造X“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标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截至2024年10月,3个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29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1个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名录。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品质基础,建成市、县(区)、乡(镇)、经营主体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国家级、省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X县、X区分别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X市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三是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媒体宣传、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展会展示、招商引资推介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X等4地设立X农产品销售专区,X市内开设“甘味”品牌展销运营店2家,在京东、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小牦牛扎西”入选“东方甄选”直播间。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X市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五个三”长效机制》等文件,开展了《X市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27年)》编制工作,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已建成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新建项目高质高效完成。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等工作,大力实施田、地、水、路等网格化综合治理,不断推广小麦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方便大型机械作业和灌溉,特别是通过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一体化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提升耕地地力质量,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以规模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取代原有的粗放型农业生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24年10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到位8.49亿元,正在开工建设30.75万亩,当年建成25.73万亩,累计建成112.11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4.8%;建成塘坝51座,在建塘坝4座。
(四)农业高效节水扎实推进。X市把高效节水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管理节水深度融合。一是大力开展高效节水技术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种植户节水技术水平。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共举办高效节水培训班149场次,讲座30场次,受训人员6500余人次,编印培训手册2.8万余册。二是广泛应用种植业集成节水技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河灌区、井灌区分别以建设塘坝、实施滴灌工程为重点),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垄膜滴(沟)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已建立分区域、分作物13个农田高效综合节水技术示范点,建成粮食高效节水71.79万亩。三是积极推广养殖业节水模式。大力推广养殖场(户)自动饮水设备和“干清粪”等节水型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采用干清粪和尿泡粪工艺,节水达50%以上;80%以上采用碗式饮水器,节水30%左右。全市5家生鲜乳收购站全部推广污水清洁回用工艺,实现污水清洁循环利用。
---此处隐藏3969字,下载后查看---
(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农业科技研发机构较少。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X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农业科技研发力量不足,缺乏有主导地位的科研机构院所,科技资源比较分散,不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协同效应,这导致由本地科技机构院所创造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较少,农业科技进步对其他地区农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的依赖程度较大。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培育具有长期性和区域性,需要规划建设覆盖各种类型、相对固定、长期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但目前全市自发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不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式主要集中在委托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仅停留在知识形态和实验室阶段,尚不具备商品化和产业化条件。三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全市农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更新频次不足,年龄、专业、梯次结构不合理,人员力量薄弱,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影响了新知识的吸收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做大做强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建立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规范和强化农业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培育一批走得出、立得住、叫得响的“甘味金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二是加强农村电商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强镇、特色产业村,做强农村电商,加快电商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商配套服务体系,政府协助搭建平台,促进电商企业、流通企业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效对接。三是延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产品清洗分拣、预冷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加工设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项目扶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根据农业企业的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深挖信贷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信贷支持方案,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健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体系,有效发挥保险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和保障收益作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切实消除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后顾之忧。二是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通过政府激励和引导带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中,给民间投资提供更大舞台,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形成多元投资格局。三是扎实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深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依托信息化技术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直达快享到有困难的农业企业,提振其经营信心。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利用法治化手段打击违规享受或恶意骗取税费优惠行为,防止政策红利被违规获取或滥用,确保政策红利公平分配。四是畅通信息共享链。发挥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合力,共同征集、整合农业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和即时共享,降低银行信贷考察和信用评级的风险成本,从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满足农业企业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三)加大推广力度,扩大高新技术应用范围。一是做好高新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渠道与AAA、抖音等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全面宣传高新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聘请种植能手、“田秀才”等,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用老百姓接受的方式定期进行高新农业知识技术培训。二是进行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进行合作,建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农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强化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队伍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三是充分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发挥政府“带头人”的责任,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收集各类数据,根据井灌、河灌等不同地区的气候生产条件,设计构建出符合当地生产需求的智慧农业技术定点示范区,为农业企业免费提供实地参观与技术指导,提升高新技术应用积极性。四是持续开展技术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引导支持高校、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涉农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点发挥好X市农艺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快现有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使得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