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党建引领、规范救助、多维服务、监督考评、协同联动机制,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善暖**”社会救助服务品牌,2024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锻造联动合力。一是高位推动,帮扶群众“零距离”。县级层面研究部署“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创新构建“村—网格(村小组)—党员联户”三级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全县共设立766个网格,10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分片包户,联系困难群众5000余户。实现9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18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救助e站”全覆盖,将村(社区)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与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集中申报有机结合,搭建村、社区咨询角,现场受理、现场授权、现场申报。二是综合施策,下访群众“心贴心”。全面开展党员干部与信访对象结对帮扶行动,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对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诉、上级转办等渠道反馈的各类信访问题,第一时间指定专人负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需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果,让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做到“反映一户,回应一户,落实一户”。三是主动发现,扶助群众“解急难”。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善暖**”救助先锋志愿队,通过定人定岗、专人专岗、挂牌上岗,及时受理、转办、反馈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实现群众办事“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一切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走访探视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行动,全县共建立200余份探视台账,动态记录救助对象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实现“情况明、底数清、问题准”,为518名困难群众链接救助服务资源,帮助其解决急难问题。
---此处隐藏789字,下载后查看---
二、建立规范救助机制,提升帮扶质效。一是优化文书,建构救助流程“线索网”。按照便民简洁要求,将特困、低保、低边申请书整合成低收入人口申请书,实现了“一次申请、分类认定”;将部分非必要文书整合精简,梳理6大类救助政策、优化保留66个文书。结合年度救助动态复核,对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确保救助流程“环环有痕迹、步步能倒查”,用行政文书标准化,推进救助工作规范化,目前全县6000余份救助档案已经全部完成标准化归档。二是数字赋能,打造救助档案“信息网”。对全县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电子档案升级,按照救助类型、救助时间智能分类,编制目录索引,确保电子档案底数清、对象准、资料全,全县社会救助档案共整理归档25000余份,5年以内各类救助档案材料均可高效精准查询。三是精准帮扶,织密救助机制“长效网”。严格落实低保对象全员复核机制、低保金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失能等级评估机制,确保低保金、特困照护供养金精准发放;建立“社会救助能力提升日”机制,确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二作为全县集中能力提升日,召集相关镇办集中开展“提级复审和一事一议”,启动财产豁免程序,解决复杂救助个案,确保精准救助、不遗漏。
三、实施多维服务机制,优化服务供给。一是政策创新,拓展救助“深度”。制定出台《**县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细则》,将全县82名重度失能且家庭成员照护能力不足的低保对象纳入服务类救助,同时为特困人员创制“住院+陪护+救助”融合式服务项目,引入3家专业照护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08名特困人员开展陪护服务,弥补了供养工作短板。二是需求牵引,提高救助“精度”。探索“政府+慈善”相衔接救助模式,开展“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全面摸排了解老年人困难需求,实行一人一档、靶向救助。累计为229名老年人开展“N+1”小时助洁、助浴、帮办代办、心理慰藉等亲情照护服务,同时配备视频通话设备、生命探测仪等智能化监测设备,全部连入智慧养老数字平台,提供24小时实时监测,保证救助服务“不断线”。三是资源扩容,增加救助“厚度”。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特殊服务群体,以“微心愿”接单形式,通过“链接资源、共享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拓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累计创设服务类救助项目26个,惠及群众1万余人。
四、强化监督考评机制,筑牢保障防线。一是内部监督,拧紧责任“发条”。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镇(街道)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检。重点审查救助申请受理流程是否合规、档案资料是否完整详实、资金发放是否精准及时,以季度为周期形成监督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交办、限期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督促基层工作人员时刻严守救助工作规范,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外部监督,广纳民意“活水”。搭建社会救助监督举报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在政务网站、官方公众号显眼位置设置举报入口,线下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张贴举报电话与邮箱,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逐一登记在册、迅速核实查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救助工作透明度。三是绩效考评,激发动力“引擎”。制定科学细致的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从救助覆盖面、帮扶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量化考评指标,按年度对各镇(街道)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评。对考评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优先考虑评先评优、晋升提拔;对考评成绩靠后者进行约谈提醒、专项培训,督促其奋起直追,通过奖优罚劣,在全县救助工作领域营造奋勇争先、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汇聚磅礴力量。一是部门协同,打破壁垒“联合作战”。民政、卫健、教育、人社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围绕困难群众医疗、教育、就业等多元需求展开研讨,共同制定帮扶方案。卫健部门为困难家庭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减免部分诊疗费用;教育部门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从学前到高校全程护航;人社部门则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各部门攥指成拳,全方位托举困难群体生活。二是城乡联动,统筹资源“互补共进”。县城与乡村在社会救助资源分布上各有优势,积极推动城乡结对帮扶,组织县城优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与乡村困难村(社区)结对子。县城的社会组织带着专业社工力量、丰富物资奔赴乡村,开展法律援助、文化下乡等特色救助活动;乡村则为县城救助力量提供贴近群众生活、了解实际需求的实践场地,双方互通有无,缩小城乡救助差距。三是区域合作,跨界携手“抱团取暖”。主动与周边兄弟县区建立区域救助合作联盟,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形下,共享救助物资储备库资源、互派专业救援救助队伍支援。同时交流借鉴先进救助工作经验、创新做法,定期举办区域救助论坛,共同探索破解跨区域流动困难人口救助难题,为区域社会稳定筑牢根基,让社会救助这张大网在协同联动中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