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系统第二批师徒结对仪式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感谢X监狱工作协会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双向分享的平台,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项鞭策,还是一份责任。促进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开展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与各位青年骨干一样,我其实也是“学徒级”的开端,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交流机会,实现师徒共建、问题共解、成长共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积极搭建双向支持的研讨平台,时刻牢记终身成长的责任使命。

---此处隐藏289字,下载后查看---

“高标准”和“高支持”同时发力。还记得在第一批以师带徒培训班上,我有幸与多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交流,并开始真正理解导师心态的核心:注重“高标准”和“高支持”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个人成长,导师不仅仅是批判者或保护者,而是既提出严格要求,又在你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引路人。通过对选题和提纲的反复修改讨论,逐步加深了我们对监狱工作的理解,哪怕只是进行短暂的沟通,也会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不断调整改进。“导师”和“学员”教学相长。作为导师,其实是同时担任导师和学员的角色:既为刚开始起步的优秀青年骨干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更要从各位资深的前辈导师那里获得启发和力量,尤其是让各位前辈导师那份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永不满足的态度得到赓续与传承。“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知识分享”,每一项课题的高效完成,都需要导师和学员相互扶持、彼此支撑,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将会营造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共同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心中常思问题导向的关键元素,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价值旨要。

协力处理好基座与塔尖的关系。监狱工作的丰富案例是监狱学、改造学等实证研究的“富矿”,而大家逐步完善的理论储备和经验积累又为加快监狱工作现代化进程以及预防和降低重新违法犯罪提供了强大支撑。冯树梁先生曾说,重视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根基性,如同基座与塔尖的关系,只有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预防犯罪为主的这个塔尖才能稳定;又如同绿叶和根的对话,根深才能叶茂,才能丰富创新发展预防为主的内容。坚持将教育、感化、挽救和重塑奉为圭臬,潜心学习各位前辈导师在治学方面的丰富经验:比如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写作,一支笔独力独行;重视写总结性概括文章,努力从实践中提炼出实用强的理论观点,切实体现出课题的经典性、研究的曲折性、方法的代表性和案例的实践性。把握课题成果与实践转化的进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关注监狱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课题研究的价值,努力做到既摸实情又出实招。做课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起点、筛选问题是关键、分析问题是过程、而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探索建立常态化课题研究模式,突出聚类研究,注重过程研讨,纵向关注课题级别和类别,横向关注研究领域与方向,横纵交织关注具体研究内容,通过集体研讨、项目试点、线上交流等方式,促进课题成果在监狱工作实践的转化和应用。

三是始终坚持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永不停歇理性思考的铿锵脚步。

坚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监狱工作理论研究者们倾力贡献,给予我们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理论指导,才使得监狱工作机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生动。如今站在前辈的臂膀上,我们更要勇于打破惰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眼睛向内、脚步向下、身入心入,以实功稳进、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渐入佳境,防止陷入不知而迷、少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杜绝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让课题研究更具“泥土味”,更多“田野式”,更加“聚靶心”,争取出好成果。坚持扎根基层,知行合一。体现理论研究“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的引领性,不懈探索监狱工作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既面向实践选题,更面向难点破题,重视学术规范和语言体系,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把问题和思路沉下去,让成果和结论浮上来,完善理论、拓展思路、开发技术,为监管改造的难题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