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5年下一步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一)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815.45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79.16亿元,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73.56亿元,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09.77亿元,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26.72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020元和19195元,同比增长4.5%和6.5%。二是部分指标增速全省领跑。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其中,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一季度回正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增速达11.4%,在全省排名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一季度实现由负转正以来一直居于全省前列,上半年增速达19%,在全省排名第1,且自2月起一直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然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但自3月份起增速逐月提升,9月份增速达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三是部分指标增速全省居前。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1%,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5%,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

(二)项目引建扎实推进。一是开展项目建设攻坚专项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精心组织谋划,认真落实“五比”活动要求,推动全市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前三季度,全市集中开工项目103个,总投资2986.4亿元。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30个,总投资占比达到31.0%;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项目16个,总投资占比达到16.4%;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项目23个,总投资占比达到23.5%;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项目14个,总投资占比达到14.3%;1亿元至5亿元之间的项目9个,总投资占比达到9.3%。二是组织实施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准确掌握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目前,我市共有4项工程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总投资1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其中,阜阳华润电厂二期工程为今年我省首批开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截至9月底,华润电厂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5.9%,资金争取工作较为顺利。

(三)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一是聚焦谋划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项目,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八大领域,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36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制造业集群项目16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3个。二是聚焦扶优扶强重点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指示要求,我们梳理出了以卫岗乳业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九牧王为代表的鞋服产业、以美祥实业为代表的电器产业、以天基通信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安徽江淮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易事特集团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产业等六大数字产业集群。在相关领导的带队下,赴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5次,对接了中建材信息技术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飞思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来皖考察对接,成功引进了国控硅源电子、中科飞测、嘉瑞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三是聚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皖北(合肥)智慧物联网产业基地、皖西(六安)大健康智慧产业园、合肥中国声谷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京东科技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了“京东科技AI赋能中心”和“华东区域总部”。

(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是以一流的标准常态化推出改革。制定出台《全市“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牵头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管理办法、临时用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改革依法依规、平稳有序推进。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我市“标准地”改革事项已纳入省级试点范畴。二是是以一流的举措创新升级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将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推动水电气网用能同步报装一件事一次办结,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在安徽省率先建成市级层面政务服务地图,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一图懂”服务。三是以重点改革打响营商环境品牌。进一步优化完善“四送一服”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无缝衔接。

---此处隐藏3881字,下载后查看---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回升较快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下依然表现优异,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产业链循环不畅导致堵点难点不少,能源电力供应仍然紧张,原材料价格高企且容易大幅波动;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2025年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一)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抓调度稳运行。加强经济监测分析,准确把握走势,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努力完成年度目标。强化经济调度协调,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应对。履行市重点项目建设职责,调度省重点项目,通报进展,服务市重点工程,保障要素,规范项目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和进度,完善项目入库机制,确保真实性;加强与省部门沟通;及时报送信息。

(二)狠抓数字经济发展提能级。加强招商引资,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数字经济产业链联盟,提升数字经济企业招商及服务;通过数字产业联盟,扩大数字经济规模;鼓励开发区和县(市)区引进数字龙头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发展,如御狮科技、万邦智能等拓宽业务,培育超千亿产值数字企业集群。培育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数字版图上的关键产业,推动建筑工业化、城市数字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发展卫星遥感、商业航天等产业,推广软件定义应用场景,发展量子信息科技产业。

(三)紧扣营商环境创一流抓改革。推进“数字政府”改革,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创新跨部门审批方式,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数据管理。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和用户体验,拓展“异地通办”和“跨省通办”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修订《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信用核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