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发展压舱石,不遗余力稳增长。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推进企业培育“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山鹰华中纸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万华板业、景田农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库。新增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1个、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85.4%。泰昇达、格玛斯、和格生物等企业正式投产。二是文旅融合蹄疾步稳。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特色街区建设卓有成效,襄阳北街与成都宽窄巷子、南京夫子庙等同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襄阳古城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楚河汉街同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核心景区建设,黄家湾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唐城景区荣获湖北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完成年度文旅惠民实事项目3个,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免费开放率达73%。成功承办2024年中国天然氧吧生态文化旅游节(襄阳主会场)、首届湖北森林旅游节(襄阳分会场)。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313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1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三是农业基础夯实巩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总产10.5亿斤,同比增长2.1%,增速全省第一。生猪出栏72.2万头,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全国生猪产业链典型县成果持续巩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命名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新建高标准农田10.4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高标准池塘建设项目3万亩。成功承办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
(二)打好项目攻坚战,持续加力扩投资。一是项目建设“赛”出新速度。创新成立重点项目“比学赶超”行动专班,推行“六比六看”(比签约看招商主动性、比开工看重大项目转化率、比进度看项目建设成熟度、比竣工看投资完成率、比达产看效益实现率、比争资看综合实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年开建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4036.5亿元,11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三。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9个,合同投资额4636.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0.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5.6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比”出新高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设立“2+5+13+N”招商体系(2个产业招商专班;5个专业招商队伍;13个县市区联动招商工作专班;N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招商),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形成全员全域全业招商引资大格局。坚持引项目、扩投资,坚持抓落地、促投产,全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新引进项目421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1个;竣工项目86个,投产项目68个。三是对上争取“跑”出新纪录。抢抓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累计向上申报项目210个,争取到上级预算内资金13.64亿元、政府债券资金95.3亿元,资金额度位居全省第三。发行政府专项债14只,数额95.3亿元,位列全省第二。
(三)打造改革新高地,铆足干劲促创新。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四减”工作,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继续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广“不见面审批”,“一事联办”事项达70项、“跨区域通办”事项达244项、“一窗通办”事项达104项。下放镇(街道)高频政务服务事项75项,9个“全生命周期”主题事项在镇(街道)一次性通办。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城运中心,所有镇级运管中心与县城运中心互联互通。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年攻克关键技术难题96项,获授权专利1888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1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家,总数达88家;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总数达25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省市校共建研究中心10家。三是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全国数量最多、职工安置负担最重、改革成本支付最大、涉及政策最为复杂的“四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降本减负”专项行动有力有效,累计为企业减负超25亿元。
(四)用好治理连环招,尽心竭力提品质。一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78个,整治背街小巷70条,打通断头路7条。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9家。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500个。G316河谷大桥合龙通车,浩吉铁路湖北段通车在即,迎宾大道南延北接、唐白河大桥新桥通车在即,跨汉丹铁路桥主体工程完工。城区水系贯通工程稳步推进,滨江公园、黄家湾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城市形象品位大幅提升。二是乡村建设“有滋有味”。持续深化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4个、美丽庭院2030个;全域开展“共同缔造”拉练活动,打造共同缔造试点村9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提质增效,建成“四好农村路”286公里;维修改造渭水一桥至黄集镇段堤顶道路17公里。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63家。新建农村公路376公里、公路桥梁45座,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50公里、危桥改造89座。三是生态治理“有声有色”。全面落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力遏制非法采砂行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大力开展河道“三清”和堤防“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造林绿化4.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41%。数字林长网络基本构建到位,林长巡林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建绿色矿山6家。西大河水库移民剩余实物量补偿、出行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杨马渠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此处隐藏3352字,下载后查看---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创新驱动不够充分;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还需优化;少数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担当作为精神不强等。
三、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强化调度分析,确保项目要素保障,关注国家政策和资金动态,加强项目储备和统筹,提升政策宣传和精准对接;完善项目全周期服务和管理,优化项目督办考核,增强项目谋划和台账管理,提高土地、能耗、环境统筹效率。扩大投资,增强经济潜力,依据“能开尽开、能早尽早、能多不多”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开展产业链招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进行境外招商;针对五大优势产业,吸引领军企业,办好工业革命大会,吸引全球企业,支持本土企业成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激发招商热情。
(二)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关键举措,坚定不移促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提升便利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完善投诉举报和回应处置机制,开展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澄清国有资产产权边界,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地方税体系;加快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风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千帆竞发,更强力建产业高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角色,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示范企业,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改进科技成果评价,引导科技人才专注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为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动力。强化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扩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