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问题查摆台账(20条) | ||
问题方面 | 序号 | 查摆问题 |
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1 | 对于如何在工作中,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上的思路不够清晰、路径不够明确。对如何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考和谋划得不够多、不够细,未能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践行政治纪律是牵头管总的政治要求,在分管工作领域,政治纪律立得不够高、落实得不够细,执行得不够严,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自己以及个别分管干部对遵守其他纪律失去指引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违规违纪的风险。 |
2 | 没有把政治纪律作为责无旁贷的终身必修课来抓。不善于从高线着眼、高处着手抓好政治纪律,没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终身必修的功课,未能及时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透过业务看政治的政治能力不足,对于增强分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忠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宗旨情怀教育等,缺少时代性和实效性,导致自己和个别分管干部坚守底线的能力和定力有所弱化,对党性修养、品德操守、觉悟境界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讲政治、守纪律还没有完全从要求转为自觉。 | |
3 | 对于有效监督全体党员严守政治纪律方面方法不多、措施不严。对照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政治能力还有差距,对于分管干部,不善于从其日常言行、工作表现等方面查找政治问题,不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纠正政治偏差,不善于揭示其政治危害,剖析其政治根源,全过程、经常性、立体式监督,动态评估“政治三力”存在薄弱环节,在推动落实“两个维护”严格化、常态化、具体化等方面,落实落细还不够,持续用力不足。 | |
4 | 在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方面,不够与时俱进。一些党支部在理论武装工作机制化、创新化方面还有存在短板,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够积极主动,未能及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对于如何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缺少系统性、改革性的思考,有的还停留在传统的“三会一课”的水平,未能将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符合职责实际、队伍特点的理论武装形式,凝练提升为机制性工作安排或长效机制。 | |
5 | 单位层面还不同程度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类不良的精神文化缺少查摆、分析和研判,对于如何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缺少系统化的思维和改革化的举措,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创新、不讲活力、照搬照套的倾向。弘扬主流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方式方法不够新,缺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干部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政治能力和主动意识不足,不能处理和平衡好个体观念和组织集体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 |
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 | 6 | 从严从实检身正己的政治担当有所欠缺、政治自觉不够彻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不够及时和深入,自己严守纪律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不够扎实,锤炼党性不够严实,纪律定力有所欠缺,主动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内驱力不足,导致自己未能时时、事事、处处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对党员的身份认同、价值认同、使命认同,没有及时转化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实事求是讲,自己“自觉的纪律”尚未完全形成。 |
7 | 纪律自觉尚未完全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对自身的纪律建设抓长抓久、常修常炼不够到位,忽略了从纪律教育到纪律自觉是需要通过长期实践而逐步养成的客观规律,在日常的党性教育、定力养成、实践锻炼过程中,未能把纪律定力贯穿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没有用持之以恒的劲头,抓好分管部门的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在构建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严制度、严责任的完整闭环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无论是自己,还是一些分管干部,政治认同、使命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内生动力都有待提升。 | |
8 | 在把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自觉行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于手中的人民赋予的权力,自己的关注点往往放在了在党纪党规范围内该怎么用上,只想“刻舟求剑”式的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思考权力从哪里来不够经常和主动,导致自己没有从思想根源上树立起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法治观点和法治素养的基础还不稳固,法治能力有待提高,对标对表尊崇法治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把依法行政作为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工作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
9 | 发挥示范引领推动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到位。自己对生活纪律的条款内涵和重要作用理解不够深刻,未能站在提升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可以引导社会大众恪尽职守,优化社会道德风尚的政治高度,对分管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对这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够上心,不够用力,个别干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品德、涵养正气、陶冶情操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未能将严格的自我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之中。 | |
10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主观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抽象,没有什么具体的抓手,因此,往往以空洞说教的方式,通过灌输性的方法,让分管干部掌握其理论基础和内在要求,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和新技术不到位,一些分管干部没能充分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作用,认同感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干部,面对他们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思想价值引领方式,未能用生动的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导致个别年轻干部对其缺少情感认同,出现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 |
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 | 11 | 用改革“关键之招”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方法不够科学。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充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未能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新动能新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存在差距,未能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法治观念谋划推进改革,一些改革措施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不够明确,没有完全把改革成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
12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能力亟需提升。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战略能力、运筹能力、应变能力还有短板,面对新时代下风险的多源性、多样性和复合性的客观现实,自己对各类风险隐患研判缺少抓住根本、抓住重点的本领,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风险的趋势、特点、规律的能力不足,对于风险在哪、现状如何、趋势怎样,未能完全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导致没有全面、及时逐个击破风险的关键点,精准破解局部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的问题。 | |
13 | 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不够强烈。未能全面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广大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期待,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没有时刻把群众的“脸色”作为检验政绩的“成色”,也没有做到每一个考虑、每一项决策、每一处部署都增进了民生福祉,一些精力财力物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多、不够细、不够实。 | |
14 | 抓基层减负工作的责任扛得不牢。对基层减负工作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深,没有从当前民生工作任务繁重、要求更高的角度,看待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基层干部时间精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为群众提供更精细、更贴心的服务。在安排部署一些时间紧、要求高的任务时,有时为了工作提标、进度提速、任务提质,自己没有经过统筹研究,也没有考虑客观实际,就自行拍板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表、路线图,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无形中导致了工作层层加码,增加了基层负担。 | |
15 | 调查研究的优势有所下滑。面对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多样、诉求更加多元,自己仍然习惯运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传统调研方式,未能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没有综合运用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等方法,有时把握不住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找不到基层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调研中发现的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做法,总结和提炼得不够及时和系统,一些好经验没能上升为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政策。 | |
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 16 |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力。对于如何深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对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全面,把握不够精准,往往只能推进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未能将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用力不够均衡,不善于运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未能很好地落实管党治党“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的政治责任,一些干部的纪律意识、政治素质、工作作风距离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17 | 把握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关系不够到位。在推进改革和发展党的建设的过程中,自己看待和处理改革要求和治党标准的方式方法不够辩证,观念不够系统全面,方法不够灵活高效,制度建设不够及时完备,未能很好地处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执行严的标准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引导上,有时只注重把严的标准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过多发挥单向的行政力量和组织力量,而忽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分管部门在党建活力、党建质量、党建实效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个别干部存在借口从严治党而选择不作为、慢作为,甚至躺平摆烂,致使工作打不开局面的问题。 | |
18 | 纪律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教育理念不够完整准确,没有把六项纪律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来组织学习,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对象、方法、策略综合考虑不足,一些党员干部未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六项纪律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纪律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新载体把握和应用的不到位,在教育的人性化、通俗化、具体化上,用的功夫还不够多,穿透力感染力不够强,教育成果尚未实现有机融合、抓住人心。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不够充分,纪律教育的传播新场景、全媒体宣传新阵地等网络教育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干部仍然存在“看戏不入戏”“入耳不入心”等问题。 | |
19 |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路径方法落实落细不够。推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科学性、实效性有所欠缺,多管齐下、协调推进、综合发力做得不够到位,工作切入点找得不准,未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容错纠错要点一览表,容错纠错行为清单不够细致、操作规程不够规范,从容错纠错到长效防错的闭环管理不够严实,问责的力度、尺度、精度、温度融合不到位,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调动不够充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 | |
20 | 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不足。对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识不够充足,对于一些外表裹上了“糖衣”的意识形态的思想和行为,缺少观察、思考、分析和辩证的能力,不愿意开动“脑筋”去辨别。对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方向、新特点、新规律把握不够精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够及时有效,导致一些干部知识缺口、能力短板日益突出,存在本领恐慌问题,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和防范力有所不足,不能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