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本次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摸排了解全市粮食生产、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流通、涉粮政策法规执行等方面的现状,全面分析当前新形势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构建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树立守法意识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成果转化应用情况〕通过摸排调研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市粮食行业产、购、储、加、销等方面的情况,合理听取各环节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为保障全市粮食区域安全、加快推进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方向和奠定实践基础。

一、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一)粮食生产现状。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4.2万亩,较2023年94.40万亩下降0.21%,其中:小麦43.02万亩,较2023年37.19万亩增长15.68%,玉米42.74万亩,较2023年45.49万亩下降6.05%。预计小麦产量17.34万吨,较2023年16.81万吨增长3.15%,玉米产量29.29万吨,较2023年25.77万吨增长13.66%。

(二)粮食储存现状。粮油储备情况。稳步实施“十四五”增加市县(区)储备1.5万吨计划,新增县、区级原粮(小麦)储备1万吨,现全市存储各级地方储备原粮(小麦)规模达7.1万吨(其中,省级1.35万吨、市级2.5万吨、县级1.75万吨、区级1.5万吨)(详见图1),储备应急成品粮2180吨(其中,市级600吨、县级880吨、区级700吨)(详见图2)、成品油1000吨(其中,长期储备成品油800吨、应急储备成品油200吨)(详见图3)。“十四五”末,全市存储市、县(区)三级原粮(小麦)储备规模将达到6.25万吨,可满足全市常住人口202天供应量、长期储备成品油满足全市常住人口37天供应量;应急成品粮油分别能满足市政府所在地及市场价格易波动地区人口12天、11天供应量。粮食仓储情况。积极争取中央省上预算内资金4237万元,新建4.8万吨原粮储备标准化仓房,全市标准化仓房总仓容达8.4万吨。全市现有3家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即:X粮食储备有限公司、X粮食储备有限公司、X县X粮油有限公司,共有库区9个、仓房89座、仓容19.53万吨(详见图4),其中:可用有效仓房38座、仓容11.49万吨(存放原粮仓房22座、仓容7.4万吨;存放成品粮仓房5座、仓容1.34万吨;空仓11座、仓容2.75万吨);出租仓房49座、仓容7.46万吨;闲置仓房2座、仓容0.58万吨,基本满足全市各级储备粮存储需要。

(三)粮食流通现状。夏、秋两季粮食收购时节,分别召开全市夏、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夏季、秋季粮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分解下达购销指导性计划,设立15个收购网点,备足仓容、培训人员,全力保障新收获粮食应收尽收。组织开展夏粮收购市场调研,“夏收”到一线送服务、普法宣传等活动,确保粮食收购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市从事粮食购销经营活动的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有54家(详见图5),其中:企业20家(国有企业4家、私营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类农产品收购中心共28家,粮食经纪人6家,已在县区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共48家,纳入粮油统计信息系统涉粮企事业单位19家,全市入统企业全年收购小麦18.38万吨,较2023年同期17.03万吨增加7.93%,销售小麦16.61万吨,较2023年同期16.49万吨增加0.73%;全市秋粮收购玉米12.21万吨(仍处于正常收购期)(详见图6)。

---此处隐藏4993字,下载后查看---

(一)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程,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实现粮食生产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粮食产业发展财政支持体系,加大对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粮食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与技术研发。构建完善的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改善仓储条件,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减少粮食损耗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发展战略,加强对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粮食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粮食加工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粮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粮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引导粮食企业引进管理型、技术型人才,改变重经营轻管理的固有观念,不断提高粮食产业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三)构建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依据县(区)各自粮食生产规模与特色,建立区域性的加工中心,实现资源的集中整合与优化配置。注重多元化与精细化,鼓励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业,推动粮食加工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推进传统主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在传统磨粉等初加工基础上,拓展深加工领域,努力开发粮食食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质量安全可靠、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加强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加强粮食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融合发展,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粮食产业整体效益提升,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鼓励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实现粮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督促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实施全程监控,确保粮食加工(转化)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落实《全谷物行动计划》,引导粮食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品牌核心价值,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和研发投入,支持粮食各类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本地特色粮油产品及适合本地的优良谷物品种,创新工艺,开发多样化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X品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小众化供应需求。推动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与质量控制能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促进粮食加工(转化)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五)引导树立守法意识。定期组织涉粮相关企业参加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详细解读《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涉粮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权利与义务,加强遵章守法的宣传引导,强化涉粮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机制,采用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粮食储存、加工(转化)企业针对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涉粮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粮食市场环境,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X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