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党课讲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新探 2
2.【党课讲稿】国内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研究图景 35
3.【党课讲稿】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历史积淀与现实基础 54
4.【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建构与重要经验 70
5.【网信工作党课讲稿】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实践路径 80
6.【意识形态党课讲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93
7.【意识形态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指向 106
8.党课讲稿: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形态能力...........121
9.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与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133
10.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形态能力 141
11.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与把握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153
12.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 161
【党课讲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新探
******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重心、方式方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不竭的动力源泉,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AAA号:lczgwp)
。本文在借鉴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②,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做进一步系统梳理和总结。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其中思想领导是第一位的。思想领导问题即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并确立什么思想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问题。早在1927
年,毛泽东就指出,“思想领导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③1942年毛泽东再次明确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④掌握思想领导权,是党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不好,党的一切政治任务都将是一句空话。掌握思想领导,本质上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⑤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前,党的早期组织就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19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的任务是要组织和集中这阶级(AAA号:lczgwp)
斗争的势力,使那攻打资本主义的势力日增雄厚。这一定要向工人、农民、兵士、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的。”强调采用“宣传”方式向广大群众灌输革命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提出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首要政策”:“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从而确立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为了抓好意识形态这项“首要”
工作,党的一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设立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机构,“选出了组织部和宣传委员会”,规定地方委员会设立宣传委员;二是明确规定党领导出版发行工作,“一切出版物,不论中央的或地方的,均应在党员的领导下出版”;三是提出“党应以阶级斗争的精神灌输予各工会。”通过工会、工人学校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⑥。延安时期,毛泽东特别提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⑦,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党尚未掌握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但由于党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伴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胜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要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要通过加强宣传教(AAA
号:lczgwp)
育工作的领导实现。党领导建立健全了各级舆论媒体机构,禁止私人开办新闻媒体,各类新闻舆论媒体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及时传播到人民群众之中。同时,对旧学校进行改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奠定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重新步入正确轨道。在“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提出“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都要抓”,开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特别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他指出:“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苏东剧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强调党要发挥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他指出:“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⑨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中,也反复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他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AAA号:lczgwp)
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同志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八大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上,他都提出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12
}。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把严格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关键环节来抓。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级党委(党组)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建(AAA号:lczgwp)
立强化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形成了党委(黨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为保证意识形态责任制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政治巡视列为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意识形态工作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将受到问责处理。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AAA号:lczgwp)
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问责、监督范围。这些规定既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意识形态“高压线”
,又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旗帜鲜明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是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经验,也是在新时代坚持意识形态根本方向,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魂、汇聚磅礴力量的根本保证。
二、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代表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一般来说,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自己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来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百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AAA号:lczgwp)
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有力思想武器,而且是凝聚全党、教育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1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贯穿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将新成立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大党纲中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党的名称和纲领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新民(AAA号:lczgwp)
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成为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保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和艰巨的斗争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通过经常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使党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政治上的
“左”倾和右倾错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保证了党不断走向进步、走向成熟。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14}。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时又强调:“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15}。
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致开幕词时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6},明确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虽然出现过一些失误,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3
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17}。江泽民同志强调:“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18}。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坚定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强调:“
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2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了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導地位的“宣言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2
}。这充分说明革命理论对于革命阶级的极端重要性。但理论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创新,理论只有创新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的最终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已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所检验,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10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不断创新的100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系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也不具备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少数早期共产党人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坚持“本本主义”,未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党内不断地出现“左”
的和右的错误思潮,使革命遭受了一系列挫折甚至失败。在与各种错误思想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现状,阐明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方法。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苦探索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近30年,是中国共产党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始终保持着科学性、真理性,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始终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导向
意识形态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是思想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表达,为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3}。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在发育、壮大到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坚持和捍卫人民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导向,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与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
的学说。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又始终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导向,在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具体实践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旧中国,主权丧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不断壮大革命力量,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把农民问题确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通过回应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赢得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强调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和维护广大工人和农民阶级利益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
性,强调只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与支持。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新土地政策,同时注意保障地主阶级的利益,争取地主阶级参加抗战,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努力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使解放区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实现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基础。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受中国革命实践检验、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并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中国共产党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虽然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过失误,甚至发生过“文化大革命”
这样的动乱,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路径,也是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强调:“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4},“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25}。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6}。把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把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从而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
论主张与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進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风险与挑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人民谋福祉的价值导向,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成就,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与增进人民福祉结合起来。***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7},“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8}。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它既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属性。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并不断巩固的根本原因。
五、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作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精辟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29}任何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意识形态,而占主导地位的只能
是主流意识形态,其他各种意识形态都属于非主流意识形态。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统治阶级的变化而逐步确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即使在被确立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后,其主流地位也可能会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或冲击,如果任由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特别是放任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泛滥,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就难以保证。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30}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中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还不是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不仅致力于政治斗争,夺取政权,而且积极开展思想斗争,克服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不断提高和扩大。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的同时,在党内也多次进行反对“左”倾和右倾思想的斗争。1929年12
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系统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确立了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针对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改正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过三次反对“左”倾思想的斗争,即反对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的教条主义。同时,也同右倾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王明提出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等错误主张,一度在党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给党的各项工作带来一定损失。无论“左”倾还是右倾,其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在本质上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同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斗争的过程中,党在思想上理论上不断成熟,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说服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洋奴思想、国民党反动派思想残余等敌对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清算,并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学习宣传活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国家思想观念体系中的主导地位。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在批判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判断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突出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出现怀疑、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倾向,从“左”的或右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和影响。对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反对“两个凡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思想领域的斗争,廓清了是非,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社会出现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些自由化分子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同时还开展了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斗争,开展了揭批“法轮功”的斗争。进入新世纪,我们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错误社会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从国际上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深刻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的发展进步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全输论”等奇谈怪论,目的在于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国内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思想上鼓吹“普世价值”、政治上宣扬“宪政民主”、经济上主张“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
等质疑我国历史文化、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和思潮也暗流涌动、此起彼伏。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指出:“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31}。***强调,“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32},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传播提供渠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针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对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进行深入批判,划清是非界限,对新闻舆论、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力度,使这些领域的意识形态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
六、建立和完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和宣传制度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但是,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不是无条件的自发的过程,而是在各种意识形态的交互影响甚至斗争中实现的。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必然与这个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并为之服务。同时,这个阶级也必然通过一定的形式塑造、发展和壮大本阶级的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并通过逐步建立完善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和宣传工作制度,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说服力。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有关于宣传工作的专门规定,一大选举产生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还下设了负责宣传的机构宣传部。19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颁布《宣传教育委员会组织法》,成立了宣传教育委员会;1924年5月又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随着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展开,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宣传文化工作。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通过了《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的决定,并于1928年10月提出要设立“一普通的文化機
关以指导和批判全国的思想和文艺”。据此,党的六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直属中央宣传部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30年3月,在“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左联”,此后,又相继成立了一系列文化团体。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职能已经从原来宣传教育领域扩大到社会文化领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拓展。
延安时期,意识形态斗争多元复杂。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思想说教和日本侵略者的殖民思想影响,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党中央先后发布一系列指示、工作提纲,对宣传部门设置、宣传工作内容及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1943年,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宣传机构设置,在中央政治局与书记处之下设宣传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由四人组成,毛泽东亲自担任书记。宣传委员会的职责是统一管理中央宣传部、解放日报社、中央文委、出版局的工作。党的宣传工作体制的健全,为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此时,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党的工作重心将从农村转到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适应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登记许可制度、新闻审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保守秘密制度、新闻发表制度、新闻内参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新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任务。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着手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宣传文化体制。1949年12月5日,颁布《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政府成立后党的文化教育工作问题的指示》,明确中央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门要负起管理全国文化教育行政的责任。据此,政务院成立了文教委员会,地方也成立了相应的文化管理机构。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制度化体制化安排。此后,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和机构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中共中央关于检查和督促建立宣传网的指示》等文件,初步形成了一套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领域法律法规、制度条例建设。1989年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1997年颁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2000年颁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5
年颁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等等。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也开始启动。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宣传体制上,为适应社会分层化、信息网络化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需要,构建了大宣传格局、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新媒体管理制度、社会舆情监测机制等;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2005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改革,文化管理初步实现了从“办”向“管”、从管微观向管宏观、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亲自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宣传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党中央就宣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新时代宣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这是宣传领域的主干性、基础性党内法规,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全党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支撑,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方面部署了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七、着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是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一时代的话语体系。作为反映一定社会存在的特定的范畴、概念所构成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主张,为其统治合法性进行辩护,是统治阶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到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面临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逐步壮大革命力量,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完成革命任务,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时代特点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相适应,党努力打造体现、反映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利益和要求的话语体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诠释革命话语体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为开展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提供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因此,“革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中心词。与该时期相关的革命阶段、革命领导力量、革命对象、革命任务、革命动力等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方式、阶段、动力、领导权等问题,构建了自己的革命话语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意味着国民党在理论上开始失去领导权,也是中国共产党逐步在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此阶段,新旧政权更迭,工农业生产落后,国民经济萧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艰巨复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着力对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进行改造,打造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新的话语体系的主要特点从当年的口号和标语等就可窥见一斑,如“抗美援朝”“必须严厉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走合作化道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与此同时,大量反映时代精神和要求的文学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并通过改编成电影、戏剧、连环画等形式,使新的话语体系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融入民众日常公共话语和个人话语的方方面面,构成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话语体系开始出现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口号、标语,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等,话语体系中“改革”特色日益鲜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体现时代特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概念和思想体系,构成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表达范畴,如突出了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同富裕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内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获得更多了解和认可的同时,也有一些对中国发展的曲解和误读。正如******所指出:“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中国发展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的各种看法和评价众说纷纭,其中有‘唱多,也有‘唱空,还有‘唱衰,有赞许、理解、信心,也有困惑、疑虑、误解。”{33}从国内看,“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也对主流话语体系形成冲击。因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关切、“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迫切需要,也是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核心地位的客观要求。
十八大以來
,******围绕新时代中国话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开创性、时代性的思想观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量还比较小,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时常处于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这个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他认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他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条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立足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亮剑;要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解读中国实践;要围绕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述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伟大实践,响亮地传播了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格局,揭示了中国价值,宣介了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担当,打造了具有新时代气质的中国话语,初步形成了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
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34}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认真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始终坚持意识形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正确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27}《***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4页。
②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成果可参见洪向华、杨润聪:《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年第2期;张雨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与经验》,《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4期;姜志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三重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吕志青:《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与经验》,《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高洪贵、崔明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与经验》,《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王凱丽、陈树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7期;王丽光:《***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张美君:《90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宣传的基本经验》,《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唐秀玲:《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经验》,《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等等。
③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77页。
④⑦《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435页。
⑤
参见王一木:《多元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108页。
⑧{17}{24}{2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162—163、312、314页。
⑨{18}《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6—97、228页。
⑩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3年12月8日。
{11}{31}{32}《***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0、118、128页。
{12}《***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4页。
{13}参见傅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3—44页。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16}《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83页。
{19}《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7页。
{20}{21}《***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5、33页。
{2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2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
{3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33}***:《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2015年10月21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3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党课讲稿】国内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研究图景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工作,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凝聚民众思想意识和现实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41,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网情的基础上,以宽阔的战略眼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以“***网络意识形态”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9月,共有相关文献120篇,其中期刊论文100余篇,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1篇,无专著。此外,在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中,如2018年《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合举办“网络空间治理下意识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2019年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等联合举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空间治理”
研讨会,以及其他学术会议上,学者们也就***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这一热点进行了多番探讨。可以说,当前学界对该问题保持着较多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充分了解研究现状,本文在进行文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依据、内容体系、理论特征和价值意义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和阐述如下。
一、关于形成依据的研究
任何一个理论或学说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总会与时代背景、现实需要和理论渊源紧密相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也是如此。学者们主要从现实理据和理论渊源层面对其进行了考察。
(一)围绕现实理据展开研究
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于产生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544。当前,学界将***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分为国内背景和国外背景两方面进行展开。就国内背景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要求【3】;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群体的激增,使网络空间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4
】。就国际背景而言,全球竞争激烈,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威胁政权和国家安全。如李宗建认为,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及其理论建设,是在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下向世界阐释中国的需要【5】。胡树祥、韩建旭等学者认为,***这一论述是应对国际社会网络空间战略竞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6】。总的说来,***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把握现实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二)围绕理论渊源展开研究
学界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出场奠定了理论根基。如张振、郝凤等学者指出,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随后,列宁对其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逐渐创立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原则指导。***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发展【7】。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李燕、田嘉乐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进行了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提供了直接理论指导【8】。郑保卫、谢建东则认为,中国共产党根据所处的时代、工作重心的差异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重要观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而***是对“
前几任领导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有自身的创新性”【9】。概言之,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二、关于内容体系的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散见于***在各个场合的重要讲话、论断或指示中,其谈及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对此,研究者们主要从地位意义、任务目标、机遇挑战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
(一)“战略地位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突出内容,对我国整个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影响巨大。杨洋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上升至治国理政的层面,认为这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大局”【10】。黄斌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对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影响的角度深刻理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意义,认为当今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巩固政治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11】。张翼等学者认为,网络空间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新阵地,是关系到政党政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变量”【12】。
(二)“任务目标论”
学界普遍认为“两个巩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田海舰认为“两个巩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13】。杨洋指出,做好網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两个巩固”作为目标任务,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现网上网下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防风险挑战、共筑思想同心圆的良好局面【10】。秦龙和肖唤元认为,以“两个巩固”作为根本任务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适应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现实考量【14】。
此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就范围而言,有对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在对内目标方面,李莲等学者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在于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引领力【15】。孙炳炎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旨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打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16】。李颖等学者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指向是人民立场,即要通过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动网络成果共享,增强人民获得感,推进网络治理,增强人民安全感,促进网络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17
】。在对外目标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
(三)“机遇挑战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它既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张明杰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同时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向网络延伸【18】。李长斗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拓展了意识形态工作新领域,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创造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条件【19】。陈优认为,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建設网络强国”【20】。
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学者们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多样分析。其一,就国内挑战来说。路媛、王永贵从边界论角度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多样化社会思潮与主导意识形态存在隔阂”,“网络意识形态采用了抽象表达的形式与具体呈现发生了断裂”,“
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与价值信仰积淀的失序”【21】。邓琼云、林滨从话语权角度指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形式限制了网络传播力,网络传播特性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控制力,多样社会思潮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22】。胡剑等人则认为,网络时代表现出的“信息碎片化、信息传播主体嬗变,复杂化加剧”【23】等情况,都在影响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其二,就国际挑战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西方网络霸权主义及其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普世价值”的观念灌输造成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重大威胁。
(四)“实践路径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强调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24】22。这些论述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指导。学者们围绕如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专题式、多角度的研究。
第一,坚持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原则和方针。李宗建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培育创新思维,树立“大宣传”理念,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遵循“
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方针,将其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指导【5】。将***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群众路线原则【25】。张俊、蒋丽等认为,***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中提出的管理好“两个舆论场”的方针、唱响网上主旋律的方针、“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的方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方针,以及注意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则等,是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和方针的深化,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总原则和总方向【26】。
第二,注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吴青熹指出,***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社会治理”的思想理念运用并拓展到网络空间的治理上,提出“网络地球村”与“国家治理新疆域”的网络空间观,强调要树立起“网络强国”与“网络命运共同体”相互统一的网络安全观,进一步发展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之道【27】。韩小谦、郭军认为,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必须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思想领导能力;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增强文化管理能力;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传播话语能力【28
】。岳爱武、张尹指出,应坚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发展并重,安全优于发展;有效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网民的价值引导与思想引领,提升优秀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生态效应等治理举措【29】。
第三,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谢霄男全面论述和分析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问题,主要有:“维护的主体”“维护的客体”“维护的方式”“维护的介体”“维护的环体”【30】。肖唤元、郑晶晶提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重论”。一是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内核保障的“话语主题创新”,二是筑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阵地保障的“话语载体整合”,三是夯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组织保障的“话语主体建构”,四是构筑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验证保障的“话语评价优化”【31】。郑洁也从增强网络话语权构建主动性、推进网络话语权整体优化、健全网络话语权的系列机制、提升网络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32】。
第四,注重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叶晓丹、周文康从法治角度出发,指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必须从法规制度着手,即针对专门问题立法、注重立法沟通效果、加大网络规制执法力度【33】。崔三常、庞立昕基于主体方法论角度,从“强化主体责任”“争取国际话语权”“扩大主体范畴”“
挖掘文化基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34】。李迎霞、卢黎歌从传播学的议题设置理论出发,认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在舆论引导和议题设置,必须以宣传为重点设置议题,以问题为导向准设议题,以人民为中心精选议题【35】。
三、关于理论特征的研究
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特征,当前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第一,内容的科学性。***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性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秦宏毅等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灵活运用了辩证法,深刻把握了认识论,注重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36】。文双进一步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性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承继,也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夯实了意识形态自信的基础,同时又立足时代发展,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37】。
第二,坚定的人民性。总的来说,人民性贯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始终,是其鲜明的逻辑特征。李颖、靳玉军、江亲祥指出,人民取向是其价值根基,人民力量是其实践动力,人民立场是其目标归宿【17
】。肖唤元、秦龙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38】。
第三,鲜明的时代性。王仕勇等学者认为,***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论述回应了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也关注人民需求的新变化,回应了国情社情【39】。杨增岽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又有分门别类的具体指导,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性的见解和要求【40】。除了上述视角之外,学界认为这些重要论述还具有问题导向性、内容丰富性、现实针对性等特征。
四、关于价值意义的研究
当前,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价值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就理论价值来说,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在繼承和吸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网情的基础上,以高
超的战略眼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就理论价值来说,一是加深了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该论述回答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认识偏差,明确了其战略地位、任务目标,分析了其机遇、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科学的策略,加深了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二是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些学者认为,该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网络安全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不仅没有丢掉“老祖宗”,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发展。
就实践价值说来,当前学界普遍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何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等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网络发展和治理提供了一定借鉴。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
位;二是有助于改善意识形态工作,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渗透和冲击,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生态;三是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坚定理想信念,达成价值共识,紧紧团结在党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四是有助于推进国际网络治理一体化,并为解决世界各国网络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41】。
五、评价与前瞻
(一)研究特征
从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说成绩较为卓著,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积累和思维支撑。具体来说,第一,研究内容呈现出专题化趋势,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进行理论探讨,初步形成多个子课题专题讨论的研究格局。第二,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特征。学者们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主体维度、哲学思辨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等多个角度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进行了阐释、拓展,利于我们更好把握其全部内涵、特点和价值。第三,学者们在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比如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将其作为重点领域开展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安全领域,它关系政治安全、国家安全、人民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必须始终牢牢掌握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权和领导权;大力推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等。
(二)研究不足
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该理论主题开展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其中存在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实证研究有待加强、学科视野和研究方法有待拓展等问题。
第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从数量上看,如本文开头所述,目前研究成果规模较小,数量不多,特别是重量级成果较少。从内容上看,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当前研究更多侧重于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进行文本阐释、归纳和延展,拓展性和创新性仍然不足,特别是对其具有的深厚哲学意蕴认识不够。二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专题式研究、要素研究,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整体性的研究较为薄弱。比如对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或者对其渊源背景、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内容体系、鲜明特征和价值意义等的整体研究较少。三是当前研究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厘定与把握、重要范畴的诠释和分析还处于模糊阶段。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关联,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网络宣传工作如何进行区分等,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厘清和界定。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处于浅层化阶段,如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内涵、中心地位、价值作用等,如何深刻地对其进行理论把握和分析,仍需学界进一步研讨。
第二,实证研究有待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它的终极归宿也是实践,它旨在改造现实世界,更好应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实现“两个巩固”
,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已经完结的理论,不可能对每一个现实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和解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为当前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的是直接方向引领和行动遵循,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自身也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就当前研究来说,研究者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较多,即理论阐释和思考较多,而实践论证较少。如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可量化现状、突出表现如何,网络空间中网民的思想动态特征、舆论倾向如何,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采取何种内容、何种手段、何种机制去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其实践成效和反馈如何,等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和实践、抽象和具象的辩证关系,使现实实践对思想理论的检验和观照功能弱化,也让部分研究成果中的论述稍显空洞,不利于相关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三,学科视野和研究方法有待拓展。就已有文献的梳理结果来看,当前研究的学科视野较单一,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学科,而从其他学科出发或多学科交叉进行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在该主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类似的研究范式、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重复化和同质化现象,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就研究方法来说,研究者们多采用文献研究法,
方法较单一,对系统研究、比较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等方法的运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成效。如当前很少有研究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去考察,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和其他思想的关系,阐述这一重要论述在新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少有研究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或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或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和历届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发展演化中,去深刻把握和理解***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历史底蕴、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和战略价值。总的说来,这都是今后研究值得关注和尝试的。
(三)研究走向
要全面、科学、准确和深刻地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学界还需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兼顾,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相结合,注重拓展学科视野、创新研究方法。
其一,注重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这也可以说是要注重兼顾部分研究与整体研究。一方面,今后学界在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应继续深化专题研究,创新切入视角,拓展理论深度,提升研究质量,尤其是进一步明确和厘清那些重要问题、核心内涵、重要关系等。
另一方面,今后学界在研究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兼顾各部分的研究,既要注重对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又要对其渊源背景、形成历程、科学内涵、内容体系、鲜明特征和价值意义等进行整体把握,实现部分研究与整体研究相互促进。
其二,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理论研究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领导人讲话以及党的重要文献进行解读,还要逐步从理论解读和理论宣传的角度过渡到深刻的理论分析、学理概括和规律总结,实现“由现象的叙事到本质规律的揭示,由一般性阐释上升至理论的抽象”【42】。同时,也应该看到理论从来都是源于实践,实践和理论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有了长足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现实素材。但成熟有效的理论并非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现实条件和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验证,进而得以发展和完善。即是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也需要关注实践论证,在实践考察中凸显***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和时代贡献,同时在内容上发展和更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或策略等认识。
其三,拓展学科视野,创新研究手段。学界今后要积極拓展学科视野,借鉴政治学、新闻
传媒、党建、社会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为该主题的相关研究注入新活力。同时,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尝试交叉学科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纵向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以此全面深入推进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使其研究成果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何白鸥,齐善兵.网络时代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研究【J】.领导科学,2015(15):4-6.
【4】吕峰,胡明霞.***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J】.广西社会科学,2020(7):7-12.
【5】李宗建.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16(2):35-42.
【6】胡树祥,韩建旭.***对网络强国战略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8(4):93-99.
【7】张振,郝凤.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多维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6(5):41-47.
【8】李燕,田嘉乐.***意识形态建设观的生成逻辑和创新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2):3-7.
【9】郑保卫,谢建东.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互联网思想的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J】.国际新闻界,2018(12):50-66.
【10】杨洋.学习***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18(5):36-43.
【11】黄斌.***网络安全观的涵义与内在逻辑【J】.学术研究,2018(4):1-5.
【12】张翼,崔华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论析——学习***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1(3):72-78.
【13】田海舰.***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10):18-22.
【14】秦龙,肖唤元.坚持“两个巩固”的历史必然与现实考量【J】.理论月刊,2015(7):26-30.
【15】李莲,张盼盼,武晟.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1):119-124.
【16】孙炳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策略——学习***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9(2):1-7.
【17】李颖,靳玉军,江亲祥.***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人民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65-175.
【18】张明杰.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
学习***关于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17(2):19-25.
【19】李长斗.互联网发展新态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0】陈优.区块链技术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挑战与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90-98.
【21】路媛,王永贵.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边界及其安全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7-116.
【22】邓琼云,林滨.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5):84-88.
【23】胡剑,亢勇杰.数字化视域下信息茧房风险防范的制度规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1-98.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5】王永贵,岳爱武.着力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学习******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8.
【26】张俊,蒋丽,李保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论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42-46.
【27】吴青熹.***网络社会治理思想的三个维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5-20.
【28】韩小谦,郭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理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8(6):23-28.
【29】岳爱武,张尹.网络空间“两山论”的逻辑理路及其实践路向——学习***关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论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70.
【30】谢霄男.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智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6):130-135.
【31】肖唤元,郑晶晶.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0(1):9-16.
【32】郑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J】.中国中小企业,2019(3):78-80.
【33】叶晓丹,周文康.网络治理中的法律规制路径——以***互联网法治思想为基点【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11.
【34】崔三常,庞立昕.***新时代意识形態工作的主体方法论思维【J】.广西社会科学,2019(5):7-11.
【35】李迎霞,卢黎歌.
议题设置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价值、遵循、理路【J】.理论探索,2019(6):86-92.
【36】秦宏毅,李孟星.***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13-15.
【37】文双.******关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J】.西藏发展论坛,2021(3):1-6.
【38】肖唤元,秦龙.***意识形态思想的四重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7):19-26+159.
【39】王仕勇,郑保卫.***关于网络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与时代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2):1-6+13.
【40】杨增岽.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关于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4-9.
【41】马孟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2】柳宝军.***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研究——一个文献述评【J】.观察与思考,2020(7):65-75.
【党课讲稿】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历史积淀与现实基础
制度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根本性影响。意识形态问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还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未来前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稳步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化建设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重大命题,开启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崭新篇章。《决定》还围绕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主体、指导思想、中间环节构建了具体制度与相关机制,凸显了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识、发挥理论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这三点在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意识形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用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无产阶级,列宁突出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重点阐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结合形成了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谁来领导、通过怎样的中间环节来领导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恩格斯极为重视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无产阶级
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树立并捍卫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无产阶级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意识形态“破旧立新”的重要手段。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归宿在于指导工人运动。马克思认为革命理论需要同革命实践相结合:“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16,“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2】16。在这里,马克思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实践品格,它只有融入并指导无产阶级斗争才能真正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资产阶级用自由、平等、民主等高度抽象的词汇欺骗无产阶级,缓和社会矛盾。“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2】178。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资本不剥削劳动就无法维持和扩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法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无产阶级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新生阶级,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年轻的无产阶级起初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甚至“不得不充当资产阶级先进的极左翼的角色”【3】。因此,启发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十分重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4】,它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从而解放全社会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行动的性质和条件,是指引无产阶级运动的精神武器。
(二)列宁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庸俗
化马克思主义、用康德主义重构马克思主义、复归唯心主义等不良发展趋向,对俄国革命产生了干扰。列宁在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过程中,坚持捍卫无产阶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列宁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列宁关于党和阶级关系的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之可能性的思想基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它的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代表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高水平。也正是如此,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把愈益广大的阶层提高到这个先进的水平”【5】105的光荣使命。
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有三。其一,无产阶级政党处于茁壮成长时期,“同革命思想中有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危险的其他派别进行的清算还远没有结束”【5】70。如果无产阶级政党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就会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其二,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掌握了话语权,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时代化,以指导本国革命运动。其三,只有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71。
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以及
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来提升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水平。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工人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工人把仇视资本家的朴素情感转变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实际行动。列宁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继续新的伟大斗争的命题,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对社会意识进行彻底改造、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无产阶级斗争的任务,并没有因为推翻了沙皇、赶走了地主和资本家而宣告结束……阶级斗争还在继续,只是改变了形式”【6】。斗争形式已经从以政治冲突为主转变为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用社会主义新道德取代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旧道德的历史使命。这样在社会主义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才能使国家现代化建设日益趋近共产主义目标。
(三)葛兰西提出“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凸显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中间环节
列宁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理论创造,但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知识分子、劳动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列宁并没有深入阐发。葛兰西在这个方面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是致力于创造新世界观、改造人民群众旧思想的人,他们联结着无产阶级政党与广大无产阶级群众。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西欧国家的意识形态霸权发挥着比政治国家的暴力强制更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与资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揭穿资本主义文化对无产阶级的蒙蔽,才能顺利推进政治革命。那么,无产阶级政党怎样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战中获胜呢?葛兰西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唯有“形成自己有机的知识界越有力,则同化与战胜的完成更加迅速,也更加有效”【7】。这就是“有机知识分子”的第一种功能,即帮助无产阶级政党对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此外,“有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还要继续文化战斗,发挥另一种功能——“确定和组织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改革,在言语中使文化适应于实践领域”【8】。“有机知识分子”改造文化环境的过程,也是将科学理论与民众生活结合的过程,把专业、系统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简单且深刻之常识的过程。
“有机知识分子”与人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知识分子”只有将理性认知转化为人民生产实践的推动力量,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人民只有接受“有机知识分子”的教育才能自觉地创造历史,否则就会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此外,“
有机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政党也是彼此交融的。“有机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政党培育的,或是传统知识分子经过改造后的新形态。“有机知识分子”只有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依靠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才能更广范围地吸收革命力量、增强号召力。
二、历史积淀:党成立以来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论析
(一)党把意识形态工作当作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早期党的组织中,宣传工作就备受重视。中共一大设立中央工作部,重点领导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9】。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三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强调,为适应革命形势,党内组织部门需要完善,“中央及区亦应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分担责任”【10】。至此,宣传部作为党内常设机构肩负起了党管意识形态的责任。革命时期,毛泽东极为重視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1】的重要命题,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把意识形态宣传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判断“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12】216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过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远未结束,党不能放松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能低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12】231。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思想战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邓小平强调不能低估思想战线混乱对社会发展的破坏性影响。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肯定了党委各级主要领导主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将是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列为评价干部是否成熟的标准,并初步建立起了主体明确、权责明晰的意识形态管理责任制【13】。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从全局性、战略性的新高度看待意识形态工作,多次重申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4】99,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号召全党、全民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以党内学习带动全民学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组建了延安马列学院(后改组为延安马列研究院),举办培训班,帮助党员干部提升理论修养【15】136-137。同时期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也力求通过党内学习带动全民学习,达到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的目的。“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16】。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党内学习带动全民学习的方法得到了延续。我们党不仅构建了以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党学习体制机制,还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党内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积极吸收群众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17】435-436。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热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种辅导读本、***重要论述摘编、重要讲话单行本等文献资料组织出版,“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同步助力全民学习。
(三)使知识分子革命化,服务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知识分子具有教书育人的作用,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接受实践教育。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充分吸收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和党的组织,同时帮助知识分子克服缺点、纠正思想作风问题,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要建立一个经济上繁荣富强、政治上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更要建立一个文明先进的新中国,这就提出了争取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毛泽东称知识分子为“首先觉悟的成分”【18】559,同时也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站稳党性与人民立场,那些不与工农群众站在一起的文化人“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1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面加紧对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改造,一面注意利用新知识分子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对大、中、小学所有教职工和高中以上的学生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思想改造【20】。在此之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拉开了帷幕。1949年10
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公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设立为各大学文法学院公共必修课程,开启了大学开设政治理论课的新篇章。《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4日的社论对此评价说:“这是改革大学课程一个重要的开端”,是使青年适合于新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举措【19】。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愈加重视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990年5月3日,江泽民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重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极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18】415。此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陆续推出多项举措,支持高校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潛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21】376高校教师使命光荣,“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4】377,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三、现实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需要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特性是总体性,各领域安全相互呼应、互为映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领域,从而动摇整个国家安全体系。
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核心是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这就要求党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本质上就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深入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学习制度和体制机制;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全,需要发挥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久久为功。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三大着力点契合了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现实需要,贯穿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全过程。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政治安全的核心要求
在当代中国,维护政治安全的核心是维护政权安全与制度安全,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永不变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密切联系。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15】99。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多次证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就会失去广大劳动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丧失执政权。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党为了争取中间选民的选票以赢得执政地位,删去了党章第四条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述,公开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眼界狭隘的资产阶级政党。放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使英国工人阶级对工党的政治认同度降低,工人阶级选票大量流失成为2010年工党下台后长期保持在野党身份的重要原因。而苏联解体则是无产阶级政党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又一惨痛教训。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改革中主动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导权,造成了思想理论界的混乱:哲学领域人道主义泛滥、历史研究领域虚无主义盛行、文艺创作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愈演愈烈、政治领域对苏共执政地位的攻讦声不绝于耳。苏联解体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演变是先导,党和政权的变质是关键,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必然结果”【22】。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心聚力、破浪前行。“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15】119。因此,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关键保障。
(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契合文化安全的本质要求
文化安全的本质要求是文化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竞争力,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那么,什么是文化核心要素?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首先思考“为什么人的问题”【17】857,这个问题规定了文化创作的服务对象和创作宗旨,表现出创作者的价值立场,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14】24,就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从而,文化安全要求保障文化核心要素的安全,本质上就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媒体时代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普及范围、打破了时空隔阂,但信息爆炸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威胁着意识形态安全。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20
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加速推动了从个体、企业到政府全方位的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思潮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民粹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成为近十年来国内最活跃的社会思潮【23】。多样化社会思潮既反映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也折射出当代社会正确价值观的错位与缺失。“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24】,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共识凝聚人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举措。
(三)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间接影响着社会安全
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多元化,但矛盾是否以剧烈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尤其是人对历史条件的把握和运用。“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25】。如果善于因势利导,便有可能将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这就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教化、政治教育和理论疏解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重塑了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使其从线下的群体性事件逐渐演变为借助网络迅速扩散的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26
】,具有热点泛化、跨地域性、情绪化的特点,甚至会出现虚假报道和西方意识形态侵入并操控舆情的情况。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教授人们认识世界和分析、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有效约束人们的盲从心理和非理性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能通过正面的理论交锋,弘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坚定政治立场,化解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网络舆情的不良发展趋势,维护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5.
【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0.
【7】【意】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23.
【8】【意】葛兰西。实践哲学【M】。徐崇温,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48.
【9】中共“一大”资料汇编【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79:4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4.
【1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1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14】***关于总体國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5】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17】李德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辑: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认真实
施文法学院的新课程【N】。人民日报,1949-10-14(1)。
【2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4-290.
【21】***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2】曹长盛。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96.
【23】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2020国内社会思潮【J】。人民论坛,2021(3):13.
【24】***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6.
【2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4.
【26】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建构与重要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支撑,也是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承载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历史使命,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历史与成就的背后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一)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发展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互促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产生,将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使命。“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思想论战为背景和基础,符合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向着时代不断生成,具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指南。同时,这些理论成果也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其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实践指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使命任务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展开,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有着直接联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初创和成型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团结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既有进步又有挫折,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展开和曲折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是拨乱反正和创新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①
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意识形态工作被确立为党的极端重要工作,进入了强化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建构
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进程中,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建构出支撑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的整套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以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心的动力机制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依靠人民是党意识形态工作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自党成立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服务于党的纲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作为目标和动力。
第一,把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强调,“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3】1320。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才能具有无限的动力与生命力。
第二,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作为目标导向,让党领导下的媒体始终成为反映人民利益诉求的载体。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前提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起点和归宿,以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和解决人民的
“急难愁盼”为基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的助推器。
第三,把贴近群众作为基本原则,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考虑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理解能力是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效能的关键。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始终把人民的认知和喜好作为重要尺度,注意把抽象的说教转变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二)以党内意识形态工作常设机构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党内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1924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成立,负责“指导并训练政治及策略问题的全党思想”【4】。自此,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专职机构,此后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机构与政府机
构相互协调,构成了完备、高效的意识形态领导和运作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府机构相继成立,如初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行政机构分工明确,涵盖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是党领导下意识形态工作执行系统的重要构成。在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机制中,党内机构与政府机构权责分明、密切配合,既维护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推动了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繁荣。
(三)以多元意识形态宣传媒介为载体的整合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程中充分整合各种宣传手段,形成了以报刊为主,以其他媒介为辅的多元媒介体系。
第一,以报刊发行为主体。报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和更好宣传无产阶级政治主张,党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央机关报、中央思想文化报、中央军委机关报、中央理论刊为核心的报刊系统。
第二,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报刊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播力低,我们党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主观条件,因势利导使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等各种宣传的武器。在当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宣传依然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优势。
第三,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从报纸、电台到电影、电视,再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兴媒体深刻改变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党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强调宣传工作要紧跟信息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注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舆论主导权。
(四)以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为规范的保障机制
党章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各地方委员会“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委员一人,组织委员一人,宣传委员一人。”【5】此后历次修订的党章都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对工作方针和组织架构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解决了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为主干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党内法规。其中,《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是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关于党的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
党内法规。此外,新制定或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党内法规也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作出具体规定,它们与上述专门法规有机结合,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法规遵循和制度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回顾我们党建党一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历程,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一)守原则,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就是要牢牢掌握党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所有的宣传机关,除了新华社,都控制在国民党手里。它们都是谣言制造厂”【3】1160。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为了教育和争取群众,必须要建立起党的宣传机关,而且必须要坚持党管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强调“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7】。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8】。党的十八大后,習
近平***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不动摇。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内外客观形势使然,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定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也是指导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走向成功的武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解决的是旗帜与道路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党的活动早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救国道路为使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没有因敌人破坏而停止,各级党的宣传机关在艰难条件下仍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持不辍,中国革命才能从失败走出,并迎来胜利的曙光。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前进的武器和指南。在社会思想日趋活跃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不会失去灵魂和方向。
(三)稳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的,其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逻辑归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指出,我们党的宣传工作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3】1318。因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根本目的都是为实现人民的利益服务。******明确强调党的宣传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9】。人民是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依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之源,同时也要把人民作为价值中心,将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因此,意识形态工作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为人民所喜爱,能够融入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
(四)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方式与手段
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是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过程。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内容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保持一致,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被人民所掌握。另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
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与时俱进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创新必须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受众的认知水平,在已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完成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和任务。时代的发展产生出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创新是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强调,要“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10】。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更趋多元化,题材也更加新颖。近年来,党的主流媒体在打造移动终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党的声音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才能传播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注释:
①两个一百年: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中共十八大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自此成为一个固定关键词,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98.
【5】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
【6】中国共产党党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1.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2.
【9】***.***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10】***.***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8.
【网信工作党课讲稿】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机遇与风险并行,有的风险会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就是其中之一。正如******所言:“当今世界,意识形態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1】因此结合当今互联网全球化的现状,对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其实践路径进行分析、论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
随着网络空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接榫,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的交互性、传播的流变性以及斗争的复杂性等特征。
(一)多元的交互性
多元的交互性是指在多元意识形态与网络空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彼此接洽的交互性现象。该特征的产生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空间中人际间的交流模式发生了改变?逐渐从人与人间的交流转变为在一定界面内人与机器的交流。当前,人机交互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多元交互性特征的物理基础。人机交互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各种符号和动作的双向信息交换。而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并能实现人与机器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例如电视机上的按钮、汽车的仪表盘以及生产车间的控制室【2】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通过分析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不同群体的人机交互界面,为人们带来更加准确、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主体在利益驱使下,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不断搜罗人们在生活领域中产生的具有及时性、流变性和碎片化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而建构起利己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不断衍生的交互性设计,以实现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高地的占领。
(二)传播的流变性
传播的流变性是指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传播的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具备变形和流动的性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以互联网中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易接受性和大众性的文化为载体,对我国亿万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巨大影响【3】。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流变性能够协调好应力、形变、形变速率和粘度之间的联系,从而具有因人而异、面面俱到、“左右逢源”
的功能属性。同时,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呈现出的流变性特征还体现在传播内容的符号化和传播方式的隐蔽性等方面。
(三)斗争的复杂化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复杂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日益模糊,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应运而生【4】。网络空间所呈现的海量信息、瞬时交互、广泛参与、价值多元等特征为多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博弈创造了条件。网络空间内诸多因素的碰撞势必会引发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随着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和利益矛盾的越发尖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也变得日趋复杂化。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充斥着复杂多元的信息交流渠道,诸如AAA、微博、Bilibili、抖音等,它们共同演绎着多重交叉的参与主体、多重角色的互动与交流。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借助这些复杂多元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了多种接入模式的异构互联,从而诱发“网中网”的形成,进一步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化。
二、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集中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易被消解和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的不完善。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任务,谁掌握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谁就决定了网络空
间意识形态的导向,进而掌握网络空间的领导权。而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及其话语权建设的内在支撑和重要保障。
(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易被消解
******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5】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力、掌控舆论的能力。新时代能否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而资本的扩张以及自身话语创新的滞后是导致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易被消解的主要原因。
第一,资本的扩张使得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空前激烈。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消费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思潮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传播技术在网络空间交织、蔓延,不断冲击、解构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一方面,马克思曾直言,资本合乎目的的活动只有不断增殖。首先,资本为实现不断增殖,往往要建构起一定的为资本不断增殖服务的话语体系,并力图将所有人纳入到该体系之中。其次,在新时代资本要实现不断增殖,就需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进行长期领导,因此,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相继产生,并企图夺取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最后,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消费主义和
奢侈之风不断升温,依托新媒体和各种社交平台在当今社会不断蔓延,引发部分网民争相追捧和效仿,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资本的扩张在给人们带来“快”节奏、“高”享受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们陷入“娱乐至死”的状态。资本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相应的智能算法嵌入到保障资本增殖的话语体系中,实现分众引导受众,营造有利于资本增殖的“信息茧房”,增强网民对该话语体系及其话语权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
第二,话语创新滞后导致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实效性削弱。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滞后主要表现为:枯燥抽象的宏大叙事、单边的封闭传播以及话语表达的陈旧等。这使得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提高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实效性迫在眉睫。首先,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来看,由于部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力度不够,解释力度不足,回应现实问题不及时、不全面,导致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相对枯燥、抽象、限于宏大叙事。其次,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来看,由于话语传播方式缺乏创新,缺乏危机意识和对当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研究与借鉴不足,导致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单一、封闭。再次,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来看,由于话语表达过于空泛,脱离大众世界,缺乏平等对话和及时反馈机制,导致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难以适应新时代公众的需要。最后,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理念存在滞后。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去中心化、去结构化、扁平化的特点,这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而原有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仍采取较为滞后的自上而下的传播理念,因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实效性被大大减弱。
(二)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不足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同样,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在新时代构建起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仍有不足,具体表现为建设意识不强、思维不足以及思想内核不明确。
第一,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意识有待加强。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5】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
体建设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受相关知识储备的影响,部分网民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缺乏相关理论学习,导致部分网民对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二,受宣传成效的影响,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理论、政策及关系的宣传和普及范围相对有限,宣传频率有待提高,阐释力度有待深入;其三,受启蒙方法论的影响,当前缺乏适用于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的启蒙方法论,还需下沉式调研、科学化设计、实地性论证,尽快摸索出适合不同群体的启蒙方法论。
第二,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思维相对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网民存在认知误区,即认为全民作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被保护者,无需人人都具备共同体思维,进而错误地认为这种思维是意识形态工作者独有。二是未能充分意识到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维的多样性。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维是众多思维的集合,其中包含整体性思维、预测思维、相关关系思维、分众思维、样本等于总体思维等。因此,完善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习得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第三,构建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思想内核有待进一步明确。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思想内核作为支撑。当前网络空间充斥着虚无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这极大混淆了广大网民的视听与判断。部分网民由于缺乏甄别意识形态和判断价值观念的能力,进而将一些错误思潮和歪曲的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逐渐在多元思潮充斥的网络空间中迷失了自我。因此,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需要强大的思想内核作为支撑,唯有强大的思想内核作为保护力量才能使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健康、持续地得以建设与发展。此外,思想内核应当融合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价值观念和共识,唯有如此,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应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不能仅停留在分析和认识层面,更要从实践层面出发,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将存在的风险逐一化解,建构起强大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一)循序渐进,多维度构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一,谋大局,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其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复合型人才是指既要對
网络意识形态有所研究,又要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有所掌握的人才。除此之外,复合型人才还应该具备基本的跨学科思维、复杂性思维、整体性思维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从长期、短期两个方面来规划。从短期来看,网络意识形态与互联网技术虽分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但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短期时间内应当注重现有网络意识形态相关理论与互联网技术的线下融合。在此情况下,建议可以探索在高校和社会层面组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以实现二者在物理空间的组合、碰撞、交融。从长期来看,建议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进程中设置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的复合学科,从而可以系统、完整、批量地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
第二,防风险,加强国内外相关涉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资本的监管与整治,防范相关资本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首先,防范风险,“量”是基础。根据我国国情以及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汇总各领域各行业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相关需求,听取各专家、权威意见,制定一套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风险指标体系,在进行相关论证、定型后,将该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以增强和巩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其次,防范风险,“法”是关键。有关部门,应依法、依规设立相关法律,从法律角度限制资本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最后,防范风险,“治”
是核心。政府部门应加强多方联合执法力度,对网络空间中不合理、不合法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个人、公司及团体进行及时监督,做到提前预警和依法整治。
第三,创新篇,推动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创新与转化。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反复强调创新话语权的重要性,他指出:“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7】我们要从创新话语内容、转换话语传播方式、稳固话语传播平台、拓展话语传播空间四个方面,来实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原有话语权基础上的创新与转化,进而提高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性。
其一是创新话语内容,即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实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求真、趋善、臻美。首先,要对现行网络话语内容,尤其是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话语内容做出整体性的分析与研判;其次,要将分析结果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相结合,在不改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创新与转化;最后,要将话语内容与传播方式有机结合,谋求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最大实效。其二是转换话语传播方式,转变话语传播理念,打破原有单一、僵硬的话语传播方式,依托互联网将其转换为多元、灵活、迅速的传播方式。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现有网络话语体
系的传播模式,实现话语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积极融合广告学、美学、传播学等学科优势,实现新时代网络话语权传播方式的跨界组合和跨界重构,增强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其三是稳固话语传播平台,将现有话语传播平台做实、做大、做强。这就要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尽快建立健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反馈机制,扩大反馈范围和频率。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反馈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数据挖掘、联机分析等程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推动现有话语传播平台的完善与创新。其四是拓展话语传播空间,即借助互联网全球化,拓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国际网络空间,增强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正如******所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8】
(二)立足长远,完善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
******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依靠人民。”【5】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和维护同样也离不开人民。
第一,重科技,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快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提纯、分析来获得巨大价值,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服务。”【9】当前,我们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筑牢,紧握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在国家层面,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数据库,在各县市构建舆情监测数据库,在各乡镇村设立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网格员,最大限度收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联机分析处理与可视化进程提供数据支持,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在社会层面,应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应用与创新,为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治理与监管,尤其是对大数据社交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大数据相关法律机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当利用大数据技术不定期地对相关企业和平台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评估检测,同时设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黑名单机制,限制危害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集体或个人的网上活动。在个人层面,公民个人应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及大数据技术的了解与学习,保护个人数据安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甄别能力,坚持将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个人安全保护相统一。
第二,重启蒙,组建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宣传“尖兵”。突出相关马克思主义研究单位或机构在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启蒙中的作用。锤炼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的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宣传“尖兵”,推动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高质量建设。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开展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宣传活动。当前全国在市一级单位基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覆盖,可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当地政府的联建,组建专门的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宣讲团,从而增强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启蒙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思想的宣讲内容及话语表达要与所在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所在地区受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进行宣讲内容、话语、方式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大限度避免“一鍋煮”的弊端,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认同。
第三,重内核,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的思想内核,筑牢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现实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是靠一系列公认的经典维持的,这种经典不是文学的,就是哲学的或者历史的。”【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民的共识,凭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想内核,人们可以在形形色色、纷扰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此外,我们还要借助线上线下两条主线,运用好家庭、社会、学校三个空间,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宣传,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中获得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和甄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从而使得新时代全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更加稳定、更加牢固、更加坚不可摧。
四、结束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防范绝非一日之功,正如******所讲:“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11】新时代,深刻认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多元的交互性、传播的流变性以及斗争的复杂性等特征有助于我们掌握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现状,科学分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尽管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来自话语权建设和全民网民意识形态安全共同体建设的种种风险,但只要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积极参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终将会被化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深入学习和阐释******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定位的创新发展
科学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同阶段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表述不同,曾使用过“政治宣传”“
思想教育”“鼓动工作”等概念。毛泽东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样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与否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稳定,提出思想宣传工作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各项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其置于党的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不同领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独特且成效显著的思想宣传工作,发挥了凝聚人心、思想引领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前,党一直用“生命线”来定位意识形态工作,其意义是彰显意识形态工作之于其他一切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
******在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生命线”定位的基础上,明確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新判定。这一定
位是******根据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成绩斐然,但仍存在难以革除的顽疾,一些领导干部片面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加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侵入,并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各种新闻网站等互联网媒介肆意传播,对人民群众乃至领导干部造成一定的思想误导,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严重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针对这种情况,******将意识形态工作从“生命线”上升到“极端重要”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更是表明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认识的升华。只有真正领悟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事业中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的工作,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切实发挥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定位,使更多人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长久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风向标。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重大意识形态问题敏感度低,主动放弃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重威胁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稳定。******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并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指出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道路和旗帜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原则性问题。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
。一方面,应注意避免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结合时代条件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在避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问题上,苏联解体给我国上了生动一课。导致东欧剧变的因素多样,但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最终导致思想防线被攻破,这是无法回避的重要诱因,最终导致偌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瞬间坍塌。苏联的悲剧警示了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思想领域的混乱是潜伏性的、长期的,极具颠覆性危害,必须增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历史和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政权是否稳定,政治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除需要强大的国防硬实力之外,文化软实力同样重要。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置于国家建设的关键位置。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将思想渗透的焦点瞄准中国,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等,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试图让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如处理不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问题,将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迟滞现代化进程。******立足党的工作全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做好思想舆论斗争,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创新发展
******聚焦现实中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厘清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从组织领导、方针原则和工作任务三个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思路进行梳理,提出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的观点和方法,为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的创新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针对如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从全局层面统筹安排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举措,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全面管理。全面提升党对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需要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领导力量。
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一些错误思想观念趁机涌入国内,加之改革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遭受严重冲击。面对这些现象,部分党员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责任意识淡化,对意识形态问题缺乏责任担当,将意识形态阵地拱手让人,致使意识形态安全失去保障。针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管理失职的问题,******指出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责任机制,并从总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处罚规定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与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强调党员干部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应敢于负责,对社会焦点和舆论热点保持高度敏锐性,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问题,敢于迎难而上,与各种错误言论作斗争,这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意识形态工作方针原则的创新
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不断取得显著成就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提出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处理好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有机结合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意识形态工作是联结党和人民的重要工作。只有构建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科学认知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项风险挑战,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群众的作用。“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中国共产党是没有特殊利益的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各项事务的看法和主张,都源自人民,是对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进一步凝练。因此,必须坚持党性,严格落实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同时,人民性也无法脱离党性,只有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诉求。人民满意与否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依据,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导向,使各项宣传工作紧密贴合群众实际,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支持和拥护。
二是处理好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问题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中央一直强调要把握好思想工作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但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未能科学认识经济建设与思想工作的关系,造成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失衡的局面,不仅导致道德滑坡、腐化堕落、价值扭曲等不良现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意识形态风险隐患。******厘清二者关系,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再次指出经济建设仍是目前党的中心工作,在各项事业中处于决定性地位,意识形态工作要围绕经济工作展开,不能偏离中心工作,也不能取代中心工作;另一方面,指明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作用,警示了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巨大风险,为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的关系,防止和克服物质建设和经济建设畸形发展提供了原则遵循。
三是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有机结合。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主动出击,协调发挥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作用,必须“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是思想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看清积极正面的成绩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我们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此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现实挑战,而正面宣传能够鼓舞人心,激发全体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在坚持正确宣传的同时,还应把舆论斗争作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思想舆论斗争,克服错误言论的负面效应,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清朗空间。只有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互为补充,才能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创新
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虽然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對象等发生新变化,但根本任务没有改变。
一是坚持“两个巩固”
。新时代,各项事业成就显著,越发接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然而,伴随市场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诉求和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一些人趁机宣扬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有人肆意捏造否定党史、国史、军史的“野史”,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污名化、妖魔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部分民众甚至党员干部对政治信仰产生怀疑,严重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不仅彰显了******强大的政治定力以及高度的政治清醒,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有助于我们科学辨识错误思潮,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二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新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解释力,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错误社会思潮将矛头直指党的指导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通过造谣、抹黑、诋毁的手法扰乱人心,企图煽动推翻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抓手,在关涉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上提出与党和国家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话题设置和争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性。此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尤其是僵化的宣传话语方式,导致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形成心理藩篱。针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建设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提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解释能力,剖析错误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揭示其提出的各种方案主张背后的意识形态本质,有力回击错误思潮;需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亲和力,从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思想舆论、凝聚人心的重要功能,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略的创新发展
******从具体工作领域和具体战略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的全新部署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局势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还存有许多顽症,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仍存在可能诱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隐患。******聚焦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安排、新部署,对切实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因其具有的低门槛和影响广泛的优势,成为了网民彰显个性、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媒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也使得网络成为多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民用户不断增加,敌对势力注意到网络空间的广泛影响及管理漏洞,通过发表断章取义、剪裁拼接的网络信息吸引用户眼球,使得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等“噪音”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建设遭遇困境。******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新时代,必须大力提升对网络技术应用的监控能力,主动出击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巩固和支持“红色”地带的声音,引导和争取“灰色”地带的人群,严厉打击和遏制“黑色”地带的势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青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青年是否拥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关系未来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指出:“高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思想和政治领导,坚持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是保证高校办学方向正确性,保证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接班人的保障。坚持党对高校的思想领导,处理好学术自由与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既坚持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又遵循学术性的基本要求,严厉打击借“学术自由”名号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论调,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更加稳固,切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遭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无法有效解释社会热点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其话语优势,陆续打造了诸如“修昔底德陷阱”“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
等话语陷阱,企图扰乱人民思想观念,干扰中国的发展进程。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愈发重要,特别是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价值的日趋多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丰富创新,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对此,******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国外优秀理论成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用以解释现实问题,回击错误言论,从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意识形态工作战略举措的创新发展
******高瞻远瞩,提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战略举措的新思想、新目标,为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主流与非主流思想交织,多元思想观念充斥,不同文化间交锋互动日益频繁,突显了文化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文化的全部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关键要素,文化竞争在本质上是价值观念的争辩。******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要抓住重点对象,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娃娃抓起,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使核心价值观
成为少年儿童的基本遵循。二要采用文化熏陶等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再到家风校规社会公德,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让人们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价值观。三要设立制度保障,健全功勋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从制度层面规范价值倡导,使人民内化核心价值观为行为遵循,切实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是增强对中国梦的宣传与阐释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话语日渐走入人们视野。******打破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用贴近人民生活,便于人们理解和接纳的话语提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指出“要把中国梦的阐释同中国道路、中國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起来”。“中国梦”作为弘扬中国观念的载体,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诠释了中国发展的目标以及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力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针对中国崛起散布的“中国威胁论”等政治谣言。“中国梦”话语概念既具有政治主张的特征,又具备文化精神的特性,不仅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纳,消解社会共识弱化的困境,而且能够被西方民众所接受,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国
际社会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国际社会仍存在许多误差,还应寻找合适的对外传播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努力传播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发展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生动形象,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都是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中国发展。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传播平台,更好传播中国声音。通过做大做强有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运用不同话语方式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智慧,让世界各国客观认识中国的发展变化,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1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9.
【3】【7】***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9.
【4】【5】【6】【8】【9】【11】【12】【14】【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36、21、23、44、22、29、55、105、200-201.
【10】本报评论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N】.人民日报,2018-08-30(004).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指向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在社会思潮中,争夺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1〕,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利’的统一”〔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3〕46。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党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深入分析总结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对于强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
马克思指出:“如果從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攸关党的前途命运、攸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经历了发端与积累、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发展、创新与完善的实践历程,其科学内涵、核心内容、价值意蕴一以贯之且一脉相承。
(一)革命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端与积累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面临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工人阶级自觉性不高、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袭等严峻现实挑战。党首先从解决自身问题入手,从党的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再到党的三大提出“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5〕,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发端。党的四大在对党内“左”倾和右倾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工农、青年团等群众组织及国民党等政治团体的领导问题,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进一步提出了“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6〕,标志着党认识到宣传教育和舆论动员的重要性。古田会议历史性地总结了党自诞生之日起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解决了一系列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和红军建设的根本问题。1945
年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体现为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空前坚定,对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空前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话语权建构的突出成果。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生存、斗争与党的自身建设实际,扎根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毫不讳言自己的政治主张,坚持大力宣传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党的思想和政策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使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不断积累强化,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初具规模。
(二)建设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与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任务重心由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转变为进行经济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国家首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队伍进行了改造,逐步推进了从知识界到文艺界、科技界、党政机关、宗教界的思想改造。为了增强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围绕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新阶段,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其内生动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科学总结。党的八大的召开是影响这一时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事件,党的八大总章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地位,指出“党在自己的活动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7〕,这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改革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调适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开启了全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向的基础上,大力促进思想解放以服务于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经济、政治等领域面临全面调整、快速恢复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决了当时最为关键的思想路线问题,打开了思想解放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原则,明晰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与经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了基本导向。这一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19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62等重要论断;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使命担当,明确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胡锦涛根据新世纪新变化提出关于科学发展的诸多论述以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提升了意识形态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始终围绕改革开放这一鲜明时代主题,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抗西方思潮持续渗透的过程中,丰富了新时期意识形态话语的内涵,增强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辐射力、公信力。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发展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改革话语,并以其独创性、开放性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四)新时代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创新与完善
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缜密部署、科学决策,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今世界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且相互斗争的历史发展情境中,我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西方反华势力用各种手段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图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鲜明体现战略意识和全局意識的重要决策,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指明了奋进方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9〕,这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8
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10〕这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路径。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1〕,并将其列为巩固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首要内容,这意味着新时代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任务和战略格局,立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聚焦改革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新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新境界。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3〕6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经验,也善于总结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和挖掘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可以为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方法指导和价值引领。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党性和人民性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需要遵循的两大原则,二者虽然内涵不同且各有侧重,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同一性。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中央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权威。无论执政环境和中心任务如何变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没有动摇。毛泽东曾指出:“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12〕876******强调“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13〕40。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也把人民性作为基本原则。人民性主要是指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服务对象和价值旨归在于人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了谁”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奉行的意识形态工作宗旨。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12〕857,到“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13〕160
,这些重要观点都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坚持人民性的确证。党在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过程中对于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解逐渐加深,“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13〕23,这对于准确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含义,正确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意识形态斗争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相协调
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会存在着诸多阶级,不同的阶级因其阶级属性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性,而差异性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根本动因。党在自身发展的各阶段立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现状,坚持意识形态斗争不动摇,总结了意识形态斗争的经验,逐步探索把握了意识形态斗争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同时,坚决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危害党和人民的毒瘤作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生政权亟待巩固,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中国共产党直面挑战并进
行坚决斗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洞悉外部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同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同时,“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14〕155,持续不断地强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从完全的布尔什维克化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8〕190,党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愈发成熟完善,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的具体实践愈发深刻多样。总之,无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时代主题,坚持与错误思潮斗争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推动着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稳步向前。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党始终坚持用唯物史观的原理甄别多元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紧握时代脉
搏,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环境制定意识形态工作策略,提升了意识形态引领实践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和情况,中国共产党多次开展党内学习活动,力求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以促使斗争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伴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为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3,为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指引。进入新时代,******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15〕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实际,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研究与现实关注中焕发了经典著作的时代光芒,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机活力。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形成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话语,并将其汇聚为促进中国发展的强大力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统一。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在中国的土壤中广泛传播,离不开积淀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与思想助力。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6〕******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4〕15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相切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相吻合。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建构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发展指向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根据历史任务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调整策略不断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当前,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格局和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以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话语表达四个维度为逻辑起点,坚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全面领导、创新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优化组合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媒介、转变调整党的意識形态话语呈现方式。
(一)话语主体:坚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全面领导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身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也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党不仅要担任“引领者”的角色,也应扮演“学习者”
的角色。双重角色促使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过程中从内部自身条件和外部制度建设方面同时发力。第一,必须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7〕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参与,只有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引进及其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才能确保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行稳致远。第二,发挥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18〕。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担负相应的责任,率先垂范,认真贯彻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辱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全体党员都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维护主流话语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民群众信服和认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第三,完善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19〕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今后,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要深入进行意识形态制度体系的建构研究,将制度作为解决发展问题,掌握话语主动权的重要举措,从而有力抵挡错误思潮干扰,增强舆论引领力。
(二)话语主题:创新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的创造性和观点的新颖性决定了话语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所以“说什么”也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继续推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中国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从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灵感,创造出独有的中国式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的时候,也要创新丰富具有中国气派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与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以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展现“四个自信”。第二,推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容的时代化。话语主体拥有话语权的大小与其对时代主题的回应程度成正比。党要立足于时代、把握时代脉搏,从面向时代和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在解决时代之问、回应人民关切中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第三,推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容的大众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0〕。人民群众是扩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的重要力量,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凸显人民性,要指向人民、关注群众实际诉求。这就需要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中国特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人民日常生活,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三)话语载体:优化整合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媒介
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主要解决“用什么说”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看,话语的传播和交流离不开一定的载体,掌握一定的话语传播媒介与策略,就能获得相应的话语优势。第一,建构以主流媒体为中心的话语传播格局。加快建立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传播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创新改革,并配套建设内容新颖、制度有力、管理先进的全媒体信息传播体系。第二,编辑推广理论普及读物。“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21〕例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又不失学术性的一本书,毛泽东曾赞誉其胜过十万雄兵。要继续运用理论普及读物这一载体,努力创作出版富于思想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本,生动形象地表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第三,搭建网络传播阵地。在大数据和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要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媒介,合理规划并有效保障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将技术治理的思路应用于意识形态话语建构。除此之外,党还应实时监管网络舆情,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污蔑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分子坚决作斗争,抢占意识形态话语主阵地。
(四)话语表达:转变调整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呈现方式
话语表达旨在强调“怎么说”
的问题,特色鲜明的话语表达对于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意义重大。******多次强调讲理论要接地气,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也尤为重要。第一,要善于讲故事,以情理融通赋予话语说服力。故事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记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传播相应的价值理念和民族文化。“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13〕212在国家交往中,要努力讲好关于中国的一切故事,以严谨确凿的事实、栩栩如生的形象、真诚的情感打动人教化人,必须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高国家话语权,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全球话语体系重构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与完善。第二,要善于使用修辞,在内容加工中增强话语影响力。适当地使用比喻、引用等修辞进行相应的话语阐释,可以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更好地为受众所接受。党在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时要善于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善于根据受众的具体情况引用相关经典名句以更好地分析问题、阐明思想。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深邃的思想与鲜活的表达相得益彰,可以大大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和受众的认同感。第三,要善于高度概括,在凝练语句中提升话语吸引力。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哲理是中华文化积淀数千年所形成的良好文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12〕833,并号召全党“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2〕834。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应使用浓缩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使话语表达更具穿透力。
〔参考文献〕
〔1〕唐爱军.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唯实,2016(11):33-35.
〔2〕王海滨.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3):50-53.
〔3〕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77.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0〕***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1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3.
〔12〕毛澤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0.
〔14〕***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5〕***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01).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7〕***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19〕***.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19.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0.
〔21〕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
党课讲稿: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形态能力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总结了实践中所孕育的理论创新,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九个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们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含义: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形式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这也是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我们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编辑出版《***谈治国理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著作和辅导读本,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理解更加深入、践行更加自觉。
第二,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隆重组织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特别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英雄模范颁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评选表彰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第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先后推出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精品力作。我们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第五,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我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展中国文化年、旅游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经典著作互译等活动。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为什么还要继续重视意识形态能力?
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在这里,***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点
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第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夹杂多种声音,速度快,成本小,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AAA
、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发布并传播媒体内容,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对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我们在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学习抵制这些歪曲党史的言论。
第三,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14年《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当时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专家、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第四,有的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精神“缺钙”。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中,信仰缺失、“缺钙”
问题严重。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员面前。
四、如何提升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广大党员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们党员来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能力,即意识形态能力,包括意识形态鉴别力、意识形态处理力、意识形态领导力等。党员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理论创新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信仰者。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并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仅要敏锐识别和准确判定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还要批判和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既要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刻苦学,也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坚定“四个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继续推进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增强阵地意识,做新时代的传播者。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员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敌对势力和颠覆分子作斗争。既要在舆论导向、价值导向上始终坚定立场,也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向先模榜样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既要自觉肩负起监督网络、净化网络的责任,主动甄别虚假、错误信息,及时辟谣、公布真相,传播好正能量。也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树立“互联网+”
的思维,使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单位网站及AAA工作群等新媒体手段;同时利用好传统宣传方式,各类会议、调研走访、宣传标语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与时俱进,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既聆听了群众诉求、精神需要,又能积极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政策方针,宣传到我们的客户中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以党为中心在基层形成主旋律,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做新时代的守卫者。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
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决议》要求我们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先锋者护航,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作为党员,既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的现实难题。作为党员要提高甄别非主流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结合工作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我们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谢谢大家!
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与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支撑,也是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承载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历史使命,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历史与成就的背后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条件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互促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产生,将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使命。“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思想论战为背景和基础,符合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向着时代不断生成,具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指南。同时,这些理论成果也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其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使命任务奠定了实践基础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展开,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有着直接联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初创和成型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团结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既有进步又有挫折,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展开和曲折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是拨乱反正和创新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意识形态工作被确立为党的极端重要工作,进入了强化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建构
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进程中,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建构出支撑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的整套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以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心的动力机制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依靠人民是党意识形态工作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自党成立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服务于党的纲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作为目标和动力。
第一,把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强调,“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才能具有无限的动力与生命力。
第二,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作为目标导向,让党领导下的媒体始终成为反映人民利益诉求的载体。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前提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起点和归宿,以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和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为基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的助推器。
第三,把贴近群众作为基本原则,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考虑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理解能力是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效能的关键。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始终把人民的认知和喜好作为重要尺度,意把抽象的说教转变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二)以党内意识形态工作常设机构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党内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1924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成立,负责“指导并训练政治及策略问题的全党思想”。自此,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专职机构,此后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机构与政府机构相互协调,构成了完备、高效的意识形态领导和运作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府机构相继成立,如初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行政机构分工明确,涵盖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是党领导下意识形态工作执行系统的重要构成。在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机制中,党内机构与政府机构权责分明、密切配合,既维护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推动了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繁荣。
(三)以多元意识形态宣传媒介为载体的整合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程中充分整合各种宣传手段,形成了以报刊为主,以其他媒介为辅的多元媒介体系。
第一,以报刊发行为主体。报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和更好宣传无产阶级政治主张,党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央机关报、中央思想文化报、中央军委机关报、中央理论刊为核心的报刊系统。
第二,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报刊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播力低,我们党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主观条件,因势利导使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等各种宣传的武器。在当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宣传依然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优势。
第三,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从报纸、电台到电影、电视,再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兴媒体深刻改变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党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强调宣传工作要紧跟信息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舆论主导权。
(四)以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为规范的保障机制
党章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各地方委员会“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委员一人,组织委员一人,宣传委员一人。”此后历次修订的党章都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对工作方针和组织架构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解决了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为主干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党内法规
。其中,《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是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关于党的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此外,新制定或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党内法规也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作出具体规定,它们与上述专门法规有机结合,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法规遵循和制度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回顾我们党建党一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历程,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一)守原则,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就是要牢牢掌握党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所有的宣传机关,除了新华社,都控制在国民党手里。它们都是谣言制造厂”。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为了教育和争取群众,必须要建立起党的宣传机关,而且必须要坚持党管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强调“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党的十八大后,******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不动摇。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内外客观形势使然,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定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也是指导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走向成功的武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解决的是旗帜与道路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党的活动早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救国道路为使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没有因敌人破坏而停止,各级党的宣传机关在艰难条件下仍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持不辍,中国革命才能从失败走出,并迎来胜利的曙光。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前进的武器和指南。在社会思想日趋活跃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不会失去灵魂和方向。
(四)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方式与手段
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是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过程。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内容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保持一致,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被人民所掌握。另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与时俱进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创新必须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受众的认知水平,在已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完成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和任务。时代的发展产生出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创新是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强调,要“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更趋多元化,题材也更加新颖。近年来,党的主流媒体在打造移动终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党的声音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才能传播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形态能力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总结了实践中所孕育的理论创新,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
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九个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们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含义: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形式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这也是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我们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编辑出版《***谈治国理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著作和辅导读本,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思想理解更加深入、践行更加自觉。
第二,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隆重组织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特别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英雄模范颁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评选表彰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第四,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先后推出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批精品力作。我们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第五,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我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展中国文化年、旅游年、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经典著作互译等活动。积极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为什么还要继续重视意识形态能力?
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在这里,***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
。习***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第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夹杂多种声音,速度快,成本小,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AAA、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发布并传播媒体内容,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对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
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我们在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学习抵制这些歪曲党史的言论。
第三,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14年《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当时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专家、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第四,有的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精神“缺钙”。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中,信仰缺失、“缺钙”
问题严重。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员面前。
四、如何提升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广大党员如何进
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们党员来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能力,即意识形态能力,包括意识形态鉴别力、意识形态处理力、意识形态领导力等。党员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理论创新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信仰者。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并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一种生活
习惯和精神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仅要敏锐识别和准确判定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还要批判和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既要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刻苦学,也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坚定“四个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继续推进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增强阵地意识,做新时代的传播者。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员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敌对势力和颠覆分子作斗争。既要在舆论导向、价值导向上始终坚定立场,也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向先模榜样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既要自觉肩负起监督网络、净化网络的责任,主动甄别虚假、错误信息,及时辟谣、公布真相,传播好正能量。也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树立“互联网+”
的思维,使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单位网站及AAA工作群等新媒体手段;同时利用好传统宣传方式,各类会议、调研走访、宣传标语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与时俱进,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既聆听了群众诉求、精神需要,又能积极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政策方针,宣传到我们的客户中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以党为中心在基层形成主旋律,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做新时代的守卫者。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把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决议》要求我们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鼓
劲、为担当者担当、为先锋者护航,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作为党员,既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的现实难题。作为党员要提高甄别非主流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结合工作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我们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深刻认识与把握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支撑,也是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承载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历史使命,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历史与成就的背后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条件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相互促成。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产生,将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使命。“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思想论战为背景和基础,符合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向着时代不断生成,具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指南。同时,这些理论成果也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其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使命任务奠定了实践基础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展开,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有着直接联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时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初创和成型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团结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既有进步又有挫折,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展开和曲折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是拨乱反正和创新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意识形态工作被确立为党的极端重要工作,进入了强化提升的新发展阶段。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建构
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进程中,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建构出支撑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的整套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以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心的动力机制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依靠人民是党意识形态工作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自党成立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服务于党的纲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作为目标和动力。
第一,把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强调,“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才能具有无限的动力与生命力。
第二,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作为目标导向,让党领导下的媒体始终成为反映人民利益诉求的载体。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前提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起点和归宿,以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和解决人民的
“急难愁盼”为基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的助推器。
第三,把贴近群众作为基本原则,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考虑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理解能力是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效能的关键。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始终把人民的认知和喜好作为重要尺度,意把抽象的说教转变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二)以党内意识形态工作常设机构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是党内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19xx年x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成立,负责“指导并训练政治及策略问题的全党思想”。自此,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专职机构,此后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机构与政
府机构相互协调,构成了完备、高效的意识形态领导和运作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府机构相继成立,如初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行政机构分工明确,涵盖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是党领导下意识形态工作执行系统的重要构成。在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机制中,党内机构与政府机构权责分明、密切配合,既维护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推动了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繁荣。
(三)以多元意识形态宣传媒介为载体的整合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程中充分整合各种宣传手段,形成了以报刊为主,以其他媒介为辅的多元媒介体系。
第一,以报刊发行为主体。报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和更好宣传无产阶级政治主张,党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央机关报、中央思想文化报、中央军委机关报、中央理论刊为核心的报刊系统。
第二,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报刊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播力低,我们党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主观条件,因势利导使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等各种宣传的武器。在当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宣传依然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优势。
第三,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从报纸、电台到电影、电视,再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兴媒体深刻改变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党在xx世纪xx年代就提出“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强调宣传工作要紧跟信息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舆论主导权。
(四)以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为规范的保障机制
党章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各地方委员会“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委员一人,组织委员一人,宣传委员一人。”此后历次修订的党章都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对工作方针和组织架构等提出新的要求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解决了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为主干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党内法规。其中,《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
办法》是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关于党的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此外,新制定或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党内法规也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作出具体规定,它们与上述专门法规有机结合,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法规遵循和制度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经验
回顾我们党建党一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历程,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一)守原则,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就是要牢牢掌握党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所有的宣传机关,除了新华社,都控制在国民党手里。它们都是谣言制造厂”。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为了教育和争取群众,必须要建立起党的宣传机关,而且必须要坚持党管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强调“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党的十八大后,习近
平***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不动摇。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内外客观形势使然,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定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灵魂,也是指导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走向成功的武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解决的是旗帜与道路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党的活动早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探索救国道路为使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没有因敌人破坏而停止,各级党的宣传机关在艰难条件下仍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持不辍,中国革命才能从失败走出,并迎来胜利的曙光。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前进的武器和指南。在社会思想日趋活跃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不会失去灵魂和方向。
(三)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方式与手段
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
历程是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过程。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内容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保持一致,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被人民所掌握。另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与时俱进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创新必须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受众的认知水平,在已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完成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和任务。时代的发展产生出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创新是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强调,要“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更趋多元化,题材也更加新颖。近年来,党的主流媒体在打造移动终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党的声音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才能传播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意识形态专题党课讲稿: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同时也提醒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这其中包含着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指出,作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宣传工作,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预见性,科学防范风险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和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因此,要科学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就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原则。正如******指出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的领导权,就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毛泽东主席下过定义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而且深刻揭示预见性与领导权的关系,他说“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可见,预见性本是领导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要科学防范风险挑战,就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运用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副“显微镜”和“望远镜”,
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主动设置议题科学引导舆论;要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政策和策略落实落细,客观分析新形势,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准确预判潜在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问题和困难,充足准备防范预案,努力做到百密无一疏、有备无患,避免出现风险,把互联网的最大变量转化为传播正能量的最大增量,从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掌握主动权打下坚实基础。
二、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有效应对挑战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就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要“一个道理能深入浅出阐释清楚,走到哪里能很快同群众打成一片,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这样才主动”。这不仅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凝聚民心,而且明确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主动性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上述论断,指明了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路径,即只有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心连心才能赢得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赢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加上网络信息技术一日千里,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愈演愈烈,网上舆论影响大、变化快,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意识形态管控工作难度前所未有。意识形态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植根于现实生活。握住现实生活就能握住意识形态的“根”,就能掌控意识形态的“梢”
,就掌握了主动权。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思群众之所想,顾群众之所虑,解群众之所难,多宣传报道群众中的平凡英雄,多宣传报道群众的火热生活。要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化解现实矛盾结合起来,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用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引领群众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抵御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让敌对势力的图谋在亿万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灰飞烟灭。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土负责尽责
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等防范风险与化解矛盾的各项措施,不能囿于“说在口上、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等形式主义作派,归根结底要通过工作责任制落地、落实、落细,使相关责任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抓出成效。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是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落实各级党委与党委主要负责人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落实党员干部的贯彻执行责任,落实相关单位的监督、考核和惩戒责任,并形成规范、完善的制度加以执行,以党规国法的形式管人办事,避免坐而论道和空谈误国。各级党委要履行政治责任,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牢牢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以服务人民。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坚定政治立场,履行领导责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提高领导水平,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完成好本区域内宣传思想等工作。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工作主动性,贯彻好党委的工作方针,执行党委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党的英明主张这个时代最强音传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宏伟蓝图这个时代的最亮色化作群众的共同理想,调动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相关单位要落实监察责任,赏罚分明,表彰先进、督促落后、惩戒失责。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