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教育育才。坚持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紧盯能源资源重点领域,加强与省教育厅等部门对接,调整重构市属“一本三专”院校现有学科专业, 推动形成紧扣产业、凸显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专业体系,让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着力培养一批“风光氢储车”产业急需人才。同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开展紧缺工种定向培养合作,打造数量充足、发展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2022年9月,**希望能源职业技术学校落成并投入使用,首届505名学生就读于光伏工程技术与运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维修、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旅游服务与管理五大专业。
二、注重产业育才。坚持把人才培育与推进产业转型充分结合起来,紧扣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加快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专业型、实用型人才,更好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深度融合,形成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新格
---此处隐藏455字,下载后查看---
局。2022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绿氢制造及应用、智能化综采装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等人才项目82个,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967人。
三、注重企业育才。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创新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构建头部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科技创新企业群。支持龙头企业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在产业基础研究、新兴领域等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培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16个,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2600余名,形成“项目+人才”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注重平台育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型科创平台体系,以“一心两园一院八基地”(即“一心”为市人才科创中心;“两园”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科教园、零碳产业园人才科创园;“一院”为**碳中和研究院;“八基地”为康巴什区和7个经济开发区(园区)打造8个人才科创基地)平台体系建设为引领,引进培育各类载体平台103个,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碳中和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共建北大**能源研究院,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中国矿大研究院,组建**实验室,加快培养一批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截至10月
底,全市共建成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1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231个,人才、科技等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系统构建“一心两园一院八基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人才科创高地和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努力为人才科创工作蹚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