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切实抓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层层卡实责任,筑牢思想篱笆,严格排查整治,持续抓好全区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区属公共体育场馆、体育系统单位等方面安全工作,指导属地街道面向公共体育设施、普通体育运动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体育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890余场次,排查问题隐患190余处,建立问题隐患台账,问题整改对表销号,对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进行严厉处罚,截止目前处罚1家单位,罚款0.7万元。
二是常态化开展体育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修订完善《**区体育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区体育运动健身场所(馆)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南》、《**区体育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区体育行业核酸检测实施方案》等,狠抓全区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单位、区属公共体育场馆和主办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工作,联合指导街道开展辖区健身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检查1200余场次,发现问题责令改正,确保体育领域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此处隐藏1575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公益“五进”活动。为1000余名市民提供免费体测、运动处方开具等服务;积极开展教育部“体医融合
促进老年健康”课题,对全区近千名60周岁到70周岁的女性进行体质测试复测。
(三)强化训练,科学组队,促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在落实好校园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备战并组队参加**省第**届省运会比赛,夺得**枚金牌,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其中,代表**的出战女子排球队首获省运会冠军,创造历史,体操队夺得*枚金牌、足球队夺得*枚金牌、排球队夺得**枚金牌,均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为全市体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四)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推动体育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研究谋划全区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大城区建设格局,结合海上世界、**仙境、**景观带、**新城等项目建设机遇,与**创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接**区体育发展专项规划事宜,确定**区人民体育场、**岛体育公园、***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等9处重点项目作为下步建设重点。
二是打造健康活力的体育行业营商环境。采取服务体育企业专员、免除审批费等方式,对接体育企业需求,为体育企业减轻负担;积极争取省级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113万元,减轻公共体育场馆运营负担;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的体彩工作健康发展,本年度体彩销量预计突破1.4亿元。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作为,狠抓体育领域底线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继续抓好全区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公共大型体育场馆、区体校等方面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导街道面向辖区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开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建立问题隐患台账,对表销号,切实做好体育领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
(二)高点定位,推动全民健身新跨越
一是提升体育设施档次水平。以老城区一核突破为主线,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空地、荒地及拆违拆临腾空土地,不断夯实区、街道、社区三级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全区健身器材投放和健身广场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协同推进幸福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二是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持续深化双向“1+N”赛事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健身在线”微信平台,办好线上体育赛事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主题活动,在元旦、“五一”、“十一”等节日开展节庆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健步走、太极拳、武术、滑雪、社区运动欢乐汇等区级以上规模赛事活动20场次以上,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50场次以上
。依托优势场地设施资源,支持区级协会、社会力量积极承办省市级以上高水平赛事,提升全民健身赛事水平。
三是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开展乒乓球、广场舞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规模,提升指导水准。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推动健身技能培训、健身知识讲座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广场,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完善区街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公益“五进”活动,为受测群众开具体质监测报告、运动处方。
(三)勇于超越,促进竞技体育新发展
一是优化项目发展布局。坚持“立足市运、着眼省运、瞄准全运”发展原则,树立“大竞技体育”工作格局,全面发展足球、排球、体操、田径、篮球等基础项目和优势项目,持之以恒实施“三大球”振兴计划。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注重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构建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项目布局。
二是完善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竞赛体系。深化体教融合,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输送”的业训工作方针,完善以区竞技体校为龙头,以体育特色学校为中坚,以普通中小学、体育协会、俱乐部为补充的业余训练网络。以市赛和省赛为目标,以参赛和办赛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竞赛在体育人才培训、提升竞技水平中的杠杆作用。积极承办**省足球锦标赛、**省排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
三是加强专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按照项目布局需求,优先招引重点发展项目的高水平教练员,切实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打造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精英教练员团队。同时持续开展裁判员培训交流学习活动,通过省市级大赛锻炼,提升裁判员执裁水平,扩大**竞技体育影响力。
(四)抢抓机遇,实现体育产业新作为
一是科学规划,推进体育产业提档升级。以打造“体育之城·活力之都”城市名片为重点目标,持续规划**区“两带一核”体育发展思路,滨海带依托海上世界、**湾、**区域布局海洋运动小镇,规划帆船帆板、沙滩排球等海洋运动项目,依托套子湾规划建设欢乐海岸;**带打造生态体育公园,贯穿幸福新城起步区、推进区、拓展区,分别规划水上运动基地、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综合性体育场馆;老城区一核突破,结合城市更新契机,在全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多功能体育馆和室外综合性健身广场。
二是积极扶持体育服务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加强游泳、滑雪、攀岩、潜水等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检查指导,确保体育市场稳定有序。进一步优化体育行业营商环境,采取服务企业专员、免除审批费用等方式,为体育企业解决问题、减轻负担,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稳步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彩票业,力争体彩销量稳步提升。
三是深入推进“体育+”融合发展。
促进体育与科技、文旅、康养、医疗、教育等业态融合发展,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带动体育消费。大力发展康体服务,鼓励创办康体康养、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机构,培育体医融合服务示范项目。深化体旅融合,开发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集体育、商贸、文化、娱乐等业态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