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突出“稳”字统筹全局
始终坚持抓党建增定力、强队伍转作风、凝思想聚合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学深悟透明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全会、市委全会、区委全会精神,掀起学习贯彻热潮,领导班子率先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全镇上下全面学,采取专题辅导、集中学习、分村宣讲、务虚研讨等方式,同时开设学习专栏,评选学习之星,加强宣传阐释,提高学习实效,确保入脑入心。二是跳起摸高明思路。总结梳理创成“全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全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经验得失,开展“再审视、再出发、再冲锋”专题调研,对标市区最新要求,研究制定年工作思路。明确年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总目标是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总原则是“实干争先”,总要求是“依法依纪”,总思路是“多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出精品”,总抓手是“园区提品质、产业增效益、产品创品牌”,总支撑是“党建引领、人才支撑、机制创新”,总保障是“早落实、快落实、真落实”的工作作风。三是正风肃纪明导向。围绕“党风带政风、政风促民风、民风正社风”目标,制定下发《南充市高坪区镇廉政风险点一览表》《镇镇村干部管理办法》等办法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干部值班制度、会风会纪规定等,强化对机关干部的约束力。深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乡村振兴领域作风整顿”专项活动,通过走村入户、查阅资料,实现“学访查谋”四位一体,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推动振兴实效。持续激活“递进式队伍建设、网格化基层治理、法制化行政管理”三项机制,持续推进“清单管理、闭环管理、深入一线、典型示范、奖优罚劣”五大工作法,大力倡导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形成短期转作风、中期提能力、长期树思想的“学比赶超”新态势,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二)狠抓强农富农,突出“闯”字振兴产业
持始终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防止返贫、助农增收第一要务,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效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动态监测不放松。成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入户排查专班个,统筹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多方力量,以全镇户,人农户为基础,“五类户”为重点,摸清底数,实地入户排查户人,新增户监测户。投入万余元,实施到户种养产业户人,开展就业培训次,引导监测户外出务工就业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事件的发生。二是提升产业不动摇。不断完善“公司+集体+农户”联动发展生猪养殖模式,预计完成出栏生猪万余头;依托“川北佬酒坊”生产基地,签订高粱直供战略协议,种植高粱面积达余亩;完善花椒烘干房设施配套,广拓电商平台,增强市场韧性;不断建强桑枝菌基地,产值超万/年,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万元,群众人均增收约元/年;投放稻鱼共生鱼苗万斤,预计产量达万斤,开发龙虾垂钓、黄金梨采摘等多种营运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倾力打造“姚贰娃”菜籽油、“红阳”有机大米等特色品牌,持续稳固带动群众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三是农旅融合展活力。抢抓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机遇,奋力举办为期天的高坪·万亩油菜赏花季活动,设置文娱表演、农产品销售、趣味游戏、汉服秀、文化小院、网红打卡等个专场,通过发放优惠券惠购土特产品的方式,吸引游客万余次,销售农副产品万元,“粮油环线”变“观光环线”。
---此处隐藏3878字,下载后查看---
(二)聚焦产业建设,全力争创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以花椒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市三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为契机,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进一步抓好生猪养殖、酿酒、蚕桑、食用菌、黄金梨等重点产业建设,着力推进产业振兴,年,力争镇创成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熊家桥村创成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石门楼村创成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关财沟、桂花井创成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聚焦园区建设,争创省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高坪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品质,完成产业填充和基础设施改善,持续优化核心区万亩,辐射区万亩。持续推广“稻油轮作”“稻鱼共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模式,完成粮食播面水稻万亩、玉米万亩、小麦万亩、油菜万亩。着力落实粮油环线公里去草除杂、户庭院经济建设、户厕所革命、次农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面助力创建省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四)聚焦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基础设施。
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加快建成m宽的“高桥—”美丽乡村路;持续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全面完成石河堰处、提灌站座,灌渠系千米的修建,做实做精万亩稻渔基地;扎实推动省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修建米宽村道路公里,有效改善御史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落实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万,重点打造“高坪区循环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进建设万亩玉米、小麦等饲料种植产业园个、亩奶牛养殖场座、亩有机肥加工厂座。
(五)聚焦民生服务,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落实村、镇分级诊疗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实现病有所医。增加针对养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实施农村房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安居优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