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大抓基层、重抓党建”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梅领航”计划,紧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根据调研座谈要求,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此处隐藏188字,下载后查看---
坚持系统施治,绘好基层治理“路线图”。我市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高点定位、整体谋划、协同发力,以大力度、硬举措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坚持高点谋篇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先行,先后制定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核三化”行动方案、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机制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去年,市委又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梅领航”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四个方面16项举措,作为我市抓党建促治理的总抓手。同时,聚焦组织体系、治理队伍、服务阵地、工作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制度设计,配套出台网格党建、“红色物业”、三报到三服务、党建引领“微幸福”等10余项制度措施,搭建起“1+N”的制度框架体系,细化明确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坚持高位组织统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作为各级党委的“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推动市、市(县)区两级全部建立由党委书记任主要召集人的领导协调机制,构建党委统揽、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内外融通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党建、抓党建促治理工作3次。市、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书记分级领办基层治理“书记项目”,建立动态化管理、节点化推进、项目化落地工作机制,推动书记带头选题、领题、破题,以项目“小切口”推动治理“大提升”,去年以来累计完成基层治理“书记项目”523个。坚持高效推进落实。分层级分领域制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纳入重点任务、列入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拧紧责任链条。落实党建考核“红绿指标”预警提示举措,通过年初发布明确任务、年中跟进重点推动、年底问效强化考评,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压紧压实。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攻坚提升行动,聚焦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等8个重点难点课题,由各市(县)区认领,开展项目化攻坚、工程化推进、品牌化打造,形成“红邻善治”小区党建、“精网惠治”网格党建、“红享乐居”红色物业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
突出党建领治,铸就基层治理“红引擎”。我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提“党建引领”之纲,挈“基层治理”之领,着力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建强“治理主轴”,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坚持“塑形”与“提能”双管齐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锻强“动力主轴”。坚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机制,进一步下沉治理资源,推动街道、社区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实现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形有效覆盖。厚植“红色根系”。推进“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全覆盖开展社区网格及网格党组织设置“双筛查”,推进党建和政法综治、城管、应急、生态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方式,共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5861个,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党员骨干等担任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党的组织“根系”有机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延伸“神经末梢”。持续推广“1+10+N”党员联户制度,深化“五站式”党员中心户建设,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若干居民,全市6889个党员中心户共联系7.46万名党员、57.82万户群众,引导社区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一户带一圈、一圈带一片”的党员中心户效应。构筑“硬核雁阵”,打造一呼必应的战斗堡垒。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攻弱项补短板、创特色强效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分类建设”促提升。巩固深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创新推进党支部建设分类晋级评价,综合评定1.47万个基准型、640个创新型和50个示范型党支部。严格落实“四个一”举措,市、市(县)区、街道三级与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按照“一社区一方案”抓好整顿提升,推动社区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头雁领飞”强示范。连续五年实施社区党组织“雁阵计划”培育,围绕社区党组织建设“六化”目标,细化38项评价指标,累计评定“雁阵计划”5A级社区党组织99个,打造梁溪“幸福生活”示范带、“向阳经开”先锋矩阵示范带等“雁阵计划”示范带(群)8条,推动基层党建从“一点红”到“一片红”,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吹哨报到”优服务。市委出台建立健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实施方案,依托民生服务热线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吹哨报到”模块,构建市、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指挥调度体系,推动事项“发现受理—分析研判—流转处置—跟踪督办—考核评价”闭环运行,实现全流程线上监管、全过程系统留痕,确保“吹哨”件转办快速高效。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吹哨”事项1100件。激活“红色细胞”,高擎一心为民的先锋旗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力量。扎根攻坚一线。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吹响基层一线“集结号”,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成立“攻坚支部”,推动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推动落实上挑大梁、扛重责,主动彰显先锋底色和实干担当。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3856个,6.9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到一线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奋战发展一线。大力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搭建党员教育管理“练兵场”、作用发挥“大舞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先锋力量。我市某区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技术、比创新、比实效“三亮三比”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862个,打造“党员示范车间”98个,组建“党员技术攻坚队”113支,转化科研成果87项,引导党员在企业发展、科研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服务民生一线。建立在职党员到居住地“三报到三服务”制度,创新开发“锡先锋码上到”线上平台,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推动5.56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实施“红领”网格服务行动,组建“红领”网格服务队5681支,聚焦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组团式、精准化暖心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72个。
聚力协同共治,构建基层治理“强磁场”。我市持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推动基层发展壮大党建“朋友圈”,着力构建融合共治“强磁场”,努力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捧月”。“党建联建”聚合力。横向上全覆盖推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吸收近300名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兼职党工委委员,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奔赴、双向发力;纵向上深化市、市(县)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完善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梳理形成资源、项目、需求“三张清单”,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施党建带群建“五融五深化”行动,推进“在你身边妇女微家”建设、开展“社区有我青春报到”行动等,推动群团组织发挥职能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红色物业”提效力。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多方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城管、公安、住建等力量,构建“1+3+N”物业服务协调共治体系,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共同为小区居民服务,切实提升物业服务效能。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鼓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实施“先锋物业培育计划”,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18个,培育“双强四好”物业服务企业20个、项目50个,以点带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新”兴群体添助力。做实做细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工作,依托楼宇、商圈、园区等场所,打造友好街区、暖心港湾等一批特色阵地,设立小蜜蜂暖心驿站685个,为“小哥”们提供便利服务。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向社区报到,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凝聚在基层党组织周围,切实推动“管理变量”向“治理增量”转变。创新“小哥入网格”“食安‘啄木鸟’”等做法,去年全市共聘任3326名新就业群体兼任社区流动“网格员”“吹哨员”,累计收集解决安全隐患等问题1172个。“居民自治”激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共同体,让居民在自治中“唱主角”。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居民议事平台,创新打造“客堂间”“院落板凳会”“花园议事厅”“善治茶社”等一批议事平台载体,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推行“院落自治”“楼道自治”等微自治,推广运用红黑榜、积分制、时间银行等做法,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不断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强化保障善治,夯实基层治理“硬支撑”。我市始终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综合施策、全面赋能,打造过硬基层干部队伍。注重优选严管。严格落实社区书记“区街共管”、联查联审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文件加强对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开展“五有五强”型社区书记培育,选树省“百名示范”社区书记4名、“千名领先”64名、市级社区党组织示范带头人29名;加强社区书记后备队伍建设,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雏雁计划”,建立“100+200+300”后备人才库,确保每个社区动态保持2名以上35岁以下年轻干部。注重赋能提升。创新打造“小巷‘治慧’大讲堂”“支书圆桌派”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推动社区干部常态化“充电赋能”;推行社区书记“导师帮带制”,设立“名书记工作室”,以“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促进年轻干部加快成长;加大“全科社工”培养力度,推动社工全覆盖培训、全能型培育、全链条培养。注重激励保障。出台社区一线工作者关爱激励十项举措,在全省率先实施社区书记选任事业编政策,近5年累计选任225名社区书记进编、29名社区书记进入街道领导班子;全覆盖推进社区工作者“星级+薪级”职业体系建设,落实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及正常增长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切实保障社区书记退休后待遇。夯实为民服务“主阵地”。紧扣“五常两聚”目标,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多层次、实用化、有温度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好“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基层党建先锋阵地“提标提能提级”十项措施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行动,构建市、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深化“六个规范化”建设,全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超1500平方米;建成45个党建文化广场、红色街区等,推动1640个核酸检测小屋变身便民服务点;发布党群阵地服务指引,开通“党群服务热线”1698个,设置党群阵地优质化建设评价指数体系,打造星级党群服务站点2133个。打造“智慧化”治理服务平台。强化数字化赋能管理,依托“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系统,创新打造“智治社区管理平台”,融入党建、政法、民政、城管等业务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多条线系统在社区实现“一平台”操作、全市社区全覆盖应用;加大“智慧社区”建设力度,滨湖区河埒街道蠡桥社区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数字社区模型,以多种数字应用场景为社区各类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打好赋能增效“主动仗”。优化完善保障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优化平急转化机制。平时抓好基层干部群众应对突发情况处置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建立“稳定骨干+临时招募”的运行模式,分类建好志愿服务队伍和党员信息库,做好应急响应储备;优化完善动员体系,遇到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组织动员,及时抽调人员组建党员先锋队、战斗队、突击队,带动广大群众构筑党建引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健全减负增效机制。开展减报表、减台账、规范履职事项“两减一规范”专项行动,梳理规范社区权责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准入管理;深入推进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压降党建综合台账,将原有党支部建设34项指标要求精简为“五记录三情况一报告”9项工作纪实,实行在线智慧管理;常态化开展“牌子乱象”清理规范,严格落实挂牌项目准入、牌子日常管理和挂牌督查问责等三项制度,切实为基层“松绑增能”。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等各项建设经费,出台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经费保障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按每社区每年不低于20万元标准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贴、党费补助、社会支持、基层自我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