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基,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具体路径主要靠党建引领。今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乡村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机制,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红网连心”行动,着力构建“资源在网格整合、政策在网格贯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实现、民情在网格应答”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经过前期赴“红网连心”行动试点村,组织座谈、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逐一访谈等调研活动,全面了解“红网连心”行动在我区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基层治理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源,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底,区委组织部赴村开展调研,对如何精准定义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精准科学划分网格、明确职责任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在村先行试点,逐步铺开。今年我们聚焦乡村治理之痛,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样板”,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市委组织部、各镇街等相关单位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印发《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红网连心”行动实施方案》,并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红网连心”行动作为年度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予以推进。3月在村召开全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红网连心”行动试点工作会议,全区“红网连心”行动正式拉开帷幕;5月将“红网连心”行动实施方案提交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通过在10个镇街选取50个试点村从网格划分、网格员选聘、网格运行机制、分类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9月召开书记项目推进会,全面总结“红网连心”行动工作经验,并在全区推广落实。
二、主要做法
---此处隐藏5420字,下载后查看---
乡村是国家的最基层,是百姓生活的家园。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对于巩固国家基层政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意义重大。乡村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答好乡村治理“这道题”,必须立足新起点、分析新形势、开辟新局面,着力强化党建引领、配强网格力量、整合资源力量、优化体制机制,奋力实现乡村善治。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乡村网格治理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只有将党建引领贯彻到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夯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才能保证乡村治理方向不偏、靶心不变。从“红网连心”实践来看,凡是党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党员作用发挥明显,乡村治理成效往往比较明显。要着力构建乡村网格治理责任体系,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持续落实“网格吹哨,镇街报到”“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全面统筹网格内各项工作,压实网格党员责任,切实强化党组织对网格内的组织力、领导力和号召力,绘就乡村治理最大“同心圆”。
(二)培优治理人才,全面释放乡村治理“不竭动能”。乡村治理,关键在人,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为乡村善治提供强大动能。动员鼓励村干部参与在职学历提升计划,推进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鼓励本村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在外乡贤等群体报考村干部任职资格认证,激发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春水”。持续深化村干部“双专”建设,定期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推行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坚持“小班制+特色化”个性定制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参与乡村治理的综合能力,从源头上提高网格员的综合素能。激发网格员群体工作积极性,通过“积分制”和“清单制”等工作方法,将网格员工作的成果变为可直观的感受,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优先发展入党、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网格员走访工作积极性,为村级善治提供人才支撑。
(三)着力解决难题,奋力营造乡村治理“良好氛围”。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治理效能的唯一标准。推行网格化治理,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动能,注重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充分利用AAA、广播、公示栏、广播等平台,加大网格化治理工作进展及成效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网格化治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建立完善网格议事协调制度,搭建群众便捷议事平台,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为村民说问题、提建议、讲政策提供平台,让村民更好地配合治理工作并主动加入其中,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村坚持网格员“逢三说事”,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6个,村民一致评价GCD员好。村通过网格内解决群众意见诉求,化解邻里矛盾,村民的矛盾纠纷比往年大幅减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发展集体经济,全力夯实乡村治理“坚实根基”。产业旺、乡村兴、治理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级党组织号召力就会增强,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反之,村集体薄弱,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在群众的心中地位便会下降,出现“讲话没人理、做事没人应、服务没人问”的窘境,从而影响乡村治理成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党,要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构建“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新型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创办、参股农业生产经营、劳务合作、营销服务等企业,分类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因村施策、多元发展、分类推进,支持基础薄弱的村发展“飞地经济”、资产经营、餐饮娱乐等实体经济,实现“一村一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构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努力为推动乡村治理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