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代表发言材料4篇先进事迹材料参考个人事迹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叫王延波,GCD员,来自有着68年红色基因的中建三局三公司。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听党指挥,冲锋在前,把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任务扛在肩上,以生命奔赴使命,用平凡筑造不凡,为抗击疫情贡献建筑力量。

挺身而出,彰显中国精神。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同日,公司接到紧急任务,作为核心参建单位,10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内建成雷神山医院。这是党在危急时刻交办的重要使命,关系武汉、湖北乃至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争分夺秒高质量完成!我们连夜发出紧急动员令。正值腊月二十九,绝大多数工人都已返乡过年,集结号一吹响,请战声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山东工人田志阳,临行前偷偷写下遗嘱:“如果我有个万一,让儿子向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为我难过。”山西工人宫达飞,驱车带着5名工友长途奔袭1000多公里赶来。连续抢工8天的蔡革华突然接到双亲都感染新冠的消息,面对妻子的哭诉,他说:“我不能回去,我只有建起了医院才能救他们!”短短几天,4万多名建设者逆行出征、火速集结。他们冒着感染的风险,风餐露宿、昼夜鏖战,在捐躯赴国难中展现铮铮铁骨、彰显中国精神。

---此处隐藏4889字,下载后查看---

一、从无到有,实现关键跨越

曾几何时,国内强磁场领域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是制约我国科技进步的痛点和短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批准建设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从那时起,我们团队就以为祖国研制大科学装置为己任,白手起家,攻坚克难;设备不够,多方借用自主研制;资料不够,搜集文献集中编制;人才不够,千方百计内招外引!高秉钧研究员、张裕恒院士以70多岁高龄筚路蓝缕,大胆革新,实现磁体制造与实验测量技术的国际超越;王俊峰研究员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满腔热忱投身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建设;陈文革等骨干长年废寝忘食、刻苦研习。2016年,团队自主研制出中心场强40万高斯的混合磁体,一举跻身世界第二。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43.9万高斯,离全球最高的45万高斯仅一步之遥。很多发达国家为攻克强磁技术数十年未果,我们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关键跨越,创造了强磁技术发展的“中国速度”。

二、从有到优,推进创新驱动研制过程中,我们立足学科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场水冷磁体与混合磁体设计制造等国际技术壁垒,填补10万高斯级大口径超导磁体等关键技术的国内空白,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装置投入运行后,为国内外150多家单位、2200多项课题提供科研支持,推动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发现癌细胞中的纺锤体和癌蛋白能被强磁场调控而停止生长,为未来癌症治疗提供了可能方向;在脑科学领域,揭示了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在新型材料领域,首次发现外尔轨道导致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取得了相关研究一百多年来的重大突破。我们面向前沿、创新驱动,不断深化重大科技基础研究的平台建设,已成长为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研究中心之一,强磁场科学研究条件全球领先。

三、从优到强,聚合发展动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们以稳态磁场装置为法宝,打造世界一流的平台,凝聚世界一流的人才。我们搭建优质科研平台,全力支持领军人才自主探索,吸引哈佛大学“八剑客”归国扎根合肥科学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师带徒”、做好传帮带,把稳态强磁场装置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战场,支持培养杜海峰等一批青年骨干逐渐挑起大梁。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依托大装置联合基金和各类人才计划,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扎根。我们比“待遇”更比“机遇”,比“真金”更比“真心”,比“财气”更比“大器”,汇聚了一支院士为牵头,杰青、优青为骨干的近百名跨学科、多层级创新人才队伍,为强磁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回首强磁技术创新,我们披荆斩棘;展望科技强国建设,我们万丈豪情!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不断谱写中国强磁场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