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业务:写好公文练熟这三道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对于写好公文,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功夫在平时。要广   泛收集提炼素材,才有文思飞扬、鹏程万里的保障,要广泛   涉猎博采众长,才有妙笔生花、旁征博引的基础,这些无疑   都是练就“笔杆子”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加法”,其重要性也   已被老笔头众多大咖们反复强调。因此,晚辈今天不对“加   法”多加赘述,而是分享一点在公文写作中如何做好“减法”的体会。

 

从事文字工作之初,也曾走入过一些误区,直到偶然读 到一些我党史时才惊喜发现,关于好公文的标准,其实在上 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了权威意见。毛泽东同志曾在批评党八 股时指出:“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时,十分爱好党八股, 不生动,不形象,不讲究辞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灾难,耗 费精力又少有所得。”在1958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  )》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

 

---此处隐藏2734字,下载后查看---

 

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 段删去,毫不可惜。”孙犁说:“文章短不下来的主要原因,  就是忘记了写作上的实事求是。”文章不断精进的目标应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用最少的话表达最准确的意思。文如玉器,需要不断打磨,抛光粗糙的部分才能焕发出光芒。所以与其  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不如说文章不厌百回“删”。形成初稿后, 应当认真推敲,仔细琢磨,在多体悟、多修改的良性循环中,进一步提升把握现实、洞察世情的能力。

 

三、“减”出生动性

减掉浮夸文风。大巧不工,就是公文最大的生动性,就  是要减掉华丽修饰或佶屈聲牙的文风。文章的任务,在于帮  助人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堆砌辞藻、无  病呻吟,更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明白的东西神秘化。 所以,要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直白流畅的行文,明确表达主旨与意图。减掉机关作风。生动不生动,实质体现在是否符合群众 实践。在长期文字工作中我发现,我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文章的组织和表达上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引用一 段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精辟论述:“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思 维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 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文 章中的任何的思想、意见,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 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最终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