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党课提纲

更新时间:2023-10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税务系统“下抓两级、抓深一层”D建工作机制要求,今天,我为所在D支部和基层D建联系点D支部的D员干部讲一堂专题DK。重点围绕深入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强化历史自觉,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市税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近段时间自己的学习思考,同大家分享体会和认识。

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D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国共产D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D的成立、成长和壮大,一代又一代的税务人牢记初心使命,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推动D的税收事业走过了一条既艰难曲折又壮丽辉煌的奋进道路,在D的百年历史上深深镌刻下税收印记。

下面,我围绕4个不同阶段D领导下的百年税收发展历史进行分享。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税收历程

1921年,在中国共产D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主张,比如反对军阀、土豪劣绅通过苛捐杂税剥削人民,合理解决农村的土地和农民的租税负担问题,反对帝国主义通过干涉中国税制进行经济掠夺等。1922年,D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D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废除丁漕等重税,废除厘金及一切额外税则,规定累进率所得税”。不难看出,我们D这一阶段提出的税收政策主张无不闪耀着减轻税负、改革税制、公平税负的税收思想,也生动体现了为民的立场,这与旧税制作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工具有着本质的区别。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D先后建立了井冈山、赣西南、闽西、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我们D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就是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该法规定了土地税15%、10%和5%三档税率,并对减免情况作了具体规定。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后,陆续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等法律法令,相继废除苛捐杂税,统一了税制,实行统一的累进税,探索建立了新的税务机构,开展税收征收工作。

---此处隐藏4052字,下载后查看---

D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税收征管方面经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合作”,是推动国税、地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第二次是“合并”,是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合并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第三次是“合成”,是执法、服务、监管的系统优化,是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信息技术、数据要素、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融合升级。营改增试点及增值税改革取得圆满成功,历时25年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成功落地,落实税收优惠与实施税收限制“双向发力”,资源开采、消耗、污染排放和进出口政策“四环相扣”,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以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和其他税种绿色化政策相配合的“多税共治”绿色税收体系框架构建形成…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

2022年10月16日,D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全D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税务部门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需要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更加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D的历史、税收的历史发展规律及趋势,更要持续从D史中找到不断前进的动力,从税史中找到奋力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学习D史、税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在我看来,学习D领导下的税收发展历史,就是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用税务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税务先辈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就是让我们知过去、懂现在、谋未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质量推进新形势下的各项税收工作。

同志们,这个新时代,一头连接D和人民100年的奋斗历史,一头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变的是跋涉;过去和未来之间,不变的是奋斗。让我们持续从D史、税史中汲取奋发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继续保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勇气,保持干事担当、争创一流的锐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以一往无前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努力创造无愧于D、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以上是我的体会和分享,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