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关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安全。新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意识形态安全逐渐拓展到网络空间中,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阵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9次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2]青年网民数量占比最高,这表明大学生成了网络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上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容易被动摇和误导,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被边缘化的风险。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威胁,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1.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3]高校为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之需
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信息传播具有复杂性、快速性、交互性,在快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也日益增加。由于AAA、微博、各类短视频的出现,一个词、一句话、一件事都能得到广泛而快速地传播,并且形成网络热词、热点问题甚至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力倍增。国内有些网络红人掌握了流量密码,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低俗化、媚俗化视频博眼球,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获得高点击量,容易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并且大肆宣扬“社会主义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言论来混淆视听,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形成冲击和挑战。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这迫切需要高校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居安思危,创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策略。
---此处隐藏6181字,下载后查看---
建立预警机制,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效率
一是高校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网络媒体海量数据的挖掘、收集、整理与评估,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准确预测和监管,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提前预警部署来科学预判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在互联网时代相互关联,这有利于舆情的分析,高校的技术人员在网络平台搜索一些热点事件,发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潜在危险,为高校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迅速发出预警信号,化解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风险。二是通过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分析,对于已经产生的网络舆情问题,高校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第一时间在学校官网、微博、AAA等平台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避免学校在紧急事件中不发声、不作为的现象,这样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导致舆情的进一步扩大,危害校园公共安全。[7]三是强化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不仅经得起监督和考察,还要针对各种错误言论据理力争,提高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形态工作者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谙网络技术和分析,练就科学应对危机的能力。为此,高校需要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发挥网络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预警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效率。
创新教育手段,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
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高校必须加快创新教育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第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课堂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方式,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的“守岗人”,要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守好“责任田”。此外,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革新理念,摒弃“各自为政”的旧思维,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教授专业课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担立德树人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使命,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第二,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坚持课内与课外协同的教学方式。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强化理论学习,切实组织学生学习意识形态安全知识,通过学习研讨、专家点评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分辨能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进一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可以通过“政策宣讲”“公益服务”“社会调查”“体验教育”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意识,深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