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在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青年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焕发出中国人民“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树立正确历史观是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逻辑前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正确历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历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掌握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进而以坚定的历史清醒探究历史本质,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下面,我讲几点体会。

一、深刻把握正确历史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历史观就是唯物历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青少年是最富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探究唯物历史观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的必要前提和理论准备。

(一)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不同于以往一切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社会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向前发展,同时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使它跨越了以往“各种理性的、精神的、观念的或神学的历史观的巨大阴影”。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其道路是曲折、迂回的。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总趋势,辩证看待社会历史过程的曲折性,遵循客观规律行事,是人们成功实践的基本准则。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既要坚定对“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又要保持对“事业道阻且长”的清醒,既要拥有抢抓历史机遇的魄力、又要具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既要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又要提高善于斗争的本领。

---此处隐藏5584字,下载后查看---

三、落实落细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的重要举措

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正确历史观教育的思想方法、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方法,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遵循,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内核。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方法:引导青少年拓宽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思维。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点表达和立身行事。历史思维是以历史眼光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并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发现、剖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了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并指出“养成了历史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大历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大历史观遵循历史的内在逻辑,跨越多层历史区间、俯瞰多维历史图景,深刻揭示了历史规律,贡献了把握历史大势、推进历史进程的方法,是系统的、辩证的哲学体系,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运用大历史观观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不仅是对具体问题在单一维度的历时考察,更是对事物发展在多重维度的哲学审思。以大历史观为思想方法,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把握历史脉搏,帮助青少年拓宽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思维,是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拥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历史视野,才能立足当下、观照现实。历史视野的拓展和历史思维的形成是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为根基的。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引导青少年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思维的理论基础。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青少年只有掌握并运用这一理论,才能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遵循历史规律、立足历史当下、把握历史机遇。其次,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绵延不绝的历史足迹蕴藏于生生不息的文化宝库中,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发展、创新的智慧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校内校外协同、文艺创作实践活动融合,推进文化滋养心灵、启迪心智。最后,要汲取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要着重培养青少年拥有开放广博的胸襟,胸怀天下,能以历史的、世界的、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勉励青少年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旺发达融入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宏大视野中,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辨明方向,锚定目标,大有所为。

(二)以“四史”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少年厘清历史脉络,深化历史认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从历史中积累经验、汲取智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青少年学史明志、知史励行是我们党的光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四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四史”是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最好教科书,是教导青少年深刻领悟中国GCD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有力论证,是厚植青少年红色情怀、家国情怀、历史情怀的丰腴土壤。以“四史”教育为基本内容,激活“四史”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帮助青少年厘清历史脉络、强化历史认知,是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坚力量的必由之路。独立、全面、辩证地考察历史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认知基础上的,历史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改造世界、改造历史的能力。要加强“四史”教育,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不断深化青少年的历史认知。首先,要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不能割裂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在时间上有所重叠,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史没有偶然只有必然,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四史”,理解“四史”间的接续传承。其次,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主线,认识历史本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是历史的主流和主线。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要吸取历史经验,提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总结历史、汲取经验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是青少年建构历史认知的重要方法。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党在重要历史关头制定的,是对特定阶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的总结,为统一全党思想和行为,凝聚全党力量,开辟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征程提供了理论指南。要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青少年,深化历史认知,运用历史智慧,开创美好未来。

(三)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基本原则:引导青少年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虚无主义就伴随着一股崇尚西洋文化的浪潮悄然在我国出现,虽然在当时未能广泛蔓延,但长时间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隐秘生长。改革开放后,历史虚无主义伴随着各种西方错误思潮的涌进肆意滋长,常以学术研究为名,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曲解历史;以艺术创作为由,恶意丑化历史英雄人物;以各种社会热点为话题,制造舆论,非议正统史观,严重误导了人们的历史认知和价值取向,削弱历史认同,消解历史自信,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究其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是抱有明确政治意图的反动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GCD的领导。”始终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重要原则,引导青少年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培养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基本遵循。悠悠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自信之源,历史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根。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对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伟大实践成就的认同,就是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继续书写未来的底气。增强历史自信,必须旗帜鲜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第一,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批判,摧毁其唯心史观的理论根基。勇于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科学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坚持正面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历史。苏联解体的惨痛历史依然触目惊心,意识形态阵地的失守贻害无穷,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历史和理论宣传阐释工作,深刻阐述中国GCD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向广大青少年讲好中国历史。第三,坚持加大监管力度,善用法治手段。青少年群体已成为中国网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传播,网络空间已成为其渗透、蔓延的温床,必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对影视文化作品、教材图书编辑出版的审核监管。而这些都需要于法有据,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法律制度,用法治手段阻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