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高质量人才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靠教育。市委“新春第一会”着眼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就建强“三支队伍”作出了部署,并聚焦“培养人”,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自主培养体系”的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之于人才强市、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先行市建设。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一、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目前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明显,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还未真正确立,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探索精神往往湮灭于过多过重的作业考试负担之中。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不断夯实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点。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方面,近年来**人口呈自然增长负增长、机械增长高位回落趋势,出生人口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向城镇集聚态势明显,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城镇学校就读学生超过90%,“城市教育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新形势,要加快调整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适应人口流动状况加强城市学校建设,下决心调整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解决城市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过剩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同步接受优质教育。

---此处隐藏3411字,下载后查看---

健全学校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也要从小抓起。我们要促进普职融通,在普通中小学融入职业教育,从小培养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体验和生活技能;同时,职业教育要加快形成体现类型特点的体系。尤其要加快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乃至专业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适度压缩中职规模,着力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空间,不断延长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

发展面向全职业周期的职业教育。大国工匠往往萌芽在学校教育之中,成长成熟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仅靠有限的几年职业学校教育,很难直接培养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就要求我们面向整个职业生涯延伸学校后教育,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伴随职业终身,才能培养、历练和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工匠”“巧匠”。

助力赋能企业家成长。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培养造就一批科学家型企业家。这些年,全市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保持在3—5%左右,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的重要后备军;许多高校教师带着科研成果创业,成为“教授企业家”。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服务企业家的成长,为企业家和“企二代”量身定制MBA、EMBA等培训课程,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新金融、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新经营等素养和能力。

智能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呼唤教育创新。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的潜能;世界也需要不同的创新、不同的人才。教育的价值与追求,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人人都能感受到成功成才的快乐,人人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