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事业单位“留人难”问题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D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近年来,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招三引”新模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为进一步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深入剖析基层事业单位“留人难”问题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市人社局成立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深入部分县区及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截止今年7月,全市13个县(市、区)共有事业单位(以下称基层事业单位)3413个(不含参公事业单位),其中,县级事业单位2705个,乡镇事业单位708个。县乡(镇)事业单位共核定编制61702个,其中,县级事业单位54867个,乡镇事业单位6835个。目前,在编人员共69137人,其中,县级事业单位59825人,乡镇事业单位9312人。县乡(镇)事业单位中,管理岗19683人,专技岗42999人,工勤岗6455人。

全市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总体来看,年龄结构方面,全市35岁以下到56岁至60岁区间的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总体呈现逐层次减少的特征,结构总体较为合理,35岁及以下工作人员共18551人,接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没有出现年龄断层导致“青黄不接”的问题。学历结构方面,全市基层事业单位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53.3%,超过总人数的一半。研究生学历只有1389人,占比仅为2%,而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近45%,学历水平整体偏低,高层次、高学历人员比较匮乏。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具有初级职称到副高职称的人数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尤其是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较少,只有6714人,占比仅15.6%,我市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少。

---此处隐藏3786字,下载后查看---

(一)强化“引留”并举机制,夯实基层人才基本盘。抓实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充和约束机制是基层留人的基础。要立足人才流失实际,持续深化全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招三引”新模式的引才成效,不断加大招引力度,在空编的情况下,坚持应招尽招,并着重向乡镇倾斜,进一步放宽招聘条件,对艰苦边远县事业单位继续实行“三放宽一允许”政策,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招聘,促进“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就地就近参加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断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的规模,为基层提供急需紧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从源头上不断增加基层人才供给,确保基层人才总量在人员辞职、调出、退休等因素影响下,整体保持正增长。针对目前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式为辞职和调出的问题,县(市、区)要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服务年限规定的落实,明确违约责任和相关要求,通过落实“留人”政策保障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长期稳定;同时,要坚持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通过科学合理运用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对调交流等方式,一方面缓解人才调动意愿强烈的矛盾和服务期内无法流动被迫辞职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有效满足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以及核心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确保市域内基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整体稳定。

(二)畅通职务晋升渠道,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拓展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是基层留人的根本。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组织人社部门要重视从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中遴选后备干部,敢于为其“腾位子”“压担子”,通过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方式加大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行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作为激励基层事业单位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举措,改变基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让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有舞台、晋升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长期在县乡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和聘任中高级职称方面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把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和突出贡献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条件。

(三)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政策支持保障。强化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保障水平是基层留人的关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工资福利政策,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乡镇补贴标准,由省市县财政全力保障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县(市、区)D委、政府要不断完善配套的人才待遇政策,可参照黄陵县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制定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明确人才引进生活补贴、住房待遇、平台建设、配偶安置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激励鼓励优秀人才、关心关爱一线干部的相关配套措施,落实落细《市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十条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基层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保障工作人员正常福利和合法权益,探索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用车制度,有效解决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私车公用”问题,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年度体检等各项福利政策。

(四)统筹配置人才资源,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基层留人的保障。县(市、区)政府要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思维,在严格执行人事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人才资源的具体实际,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考虑县域内人口分布、服务对象数量差异,以及各部门实际工作业务量等因素,统筹建立和完善更加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盘活人才“一池春水”,使现有人才“蓄水池”持续稳定发挥最大效能。要进一步探索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交流轮岗等方式,引导人才智力双向合理流动,实现县域内教师队伍配置更加优化;通过推进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统一协调的医疗卫生人才管理体制,根据用人实际实行人才均衡调配和管理,可采取“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和结对帮扶等更加灵活的人才使用方式,派驻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到村(社区)开展工作,解决人才资源过剩、闲置、分布不合理和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也使基层事业单位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安心扎根基层,持续发挥作用。

(五)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增强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情感归属是基层留人的必要条件。县(市、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好乡镇宿舍、食堂、文体活动室等乡镇“五小”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优化县乡人文环境,着力改善乡镇机关办公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工作、生活条件差距。基层用人单位要加强人文关怀,树立服务人才理念,用心研究人才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措施,尤其是对新聘用的工作人员从生活上关心、从工作上帮助,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增强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赴红色爱国奋斗教育基地参观、培树身边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开展理想信念、D性观念和*精神再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坚定理想、坚持选择、坚守初心,在广大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历练素质,扎根基层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