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示范村创建为指引,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镇医疗次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帮扶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管理大病患者××人,大病患者救治率××,慢四病××人,签约服务率××,县域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落实作为乡村振兴健康帮扶政策中的关键举措,服务类别现已逐年增加到14类55项,服务内容相对繁杂,服务工作日益繁重,伴随城镇化水平不断加深,人口分布逐渐呈现区域化、集中化,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作为城镇居民防病控疫第一道防线,坚守的是全民健康的“生命线”,但目前全县普遍存在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导致健康帮扶政策落实精准化水平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镇村两级公共卫生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人员不够稳定。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数量整体较少,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绝大部分人员存在一人多岗、身兼多职、“难招录、易流失”的情况。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60岁及以上工作人员占比偏高,对新知识、新政策学习掌握能力不足,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创新意识缺乏,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健康需求差距较大。
二是镇村两级公共卫生从业者存在知识与技能短板。目前大多数兼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护理、临床人员缺乏基础公共卫生知识的学习条件和氛围,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又缺乏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
三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公卫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同样的数据常常存在“多头报”“重复报”的问题,数据共享现实难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此处隐藏919字,下载后查看---
建议:
一、建议加强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备。重新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实现编制资源统筹管理。积极面向社会尽快招录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紧缺、骨干人员老龄化问题,形成一支人员稳定而又结构合理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
二、建议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在面向社会招录优秀公共卫生人才的基础上,对在岗工作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外出学习、实操训练、基层锻炼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要注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兼职公卫人员的队伍稳定和业务培训工作,以承担本区域公共卫生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的重任。鼓励高职院校与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好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身定制培养既懂预防医学又懂临床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三、持续深化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不断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中省设计、市级招标、县级购买、镇村使用的方式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各级各类健康信息实现共建共享,帮助群众实现健康自我管理。探索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实现区域内重大传染病报告“智能化”,让大数据为疫情预警,为健康护航。
四、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人员薪酬管理制度。结合“两个允许”的原则,参照疾控机构卫生防疫津贴标准,逐步兑现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人员津贴福利,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与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合理的发展平台,彻底消除其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