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强势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但总体来看,全市制造业体量较小,在中部地区尚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亟待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制造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振兴升级,全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此处隐藏230字,下载后查看---
聚焦“三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XX的比较优势在于传统产业,既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更要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新科技注入传统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围绕煤焦、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突破,制订技术改造“路线图”,突出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推动钢铁行业装备升级,推进先进大机焦及化产深加工,加快发展光伏压延玻璃、高端玻璃纤维等,培育新增超硬材料、特种水泥、节能玻璃等高端产品,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攻关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项目精准招引,布局重点产业园区,谋划实施重大项目,持续做大产业增量,大力孵化培育千亿产业。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建设通航机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三是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发展高速飞车、碳基芯片、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链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全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开发区三大平台,完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优化生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是聚力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建立并完善省级重点产业链储备库,在壮大现有重点产业链基础上,加快新产业链培育。建立市、县联动的产业链链长制,完善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统筹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等向重点产业链汇聚。搭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协作配套平台,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强协作。推行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组合招商模式,推动“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建设,引导产业链项目落地。二是持续做大特色专业镇。从集群经济的规律入手,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潜能,高起点谋划、前瞻性布局专业镇。加快推进“专业镇+市场主体”培育模式,着力打造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推进由“点式扩张”向“链式扩张”演进;鼓励专业镇重点企业采取强强联合、战略联盟、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扩张规模、做强做大、提质增效。三是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开发区为核心承载,培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建设制造业集群培育池,精准招引行业龙头和有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引入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围绕“三化”方向,推动制造业发展迭代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制造业升级,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一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通用基础产品和技术,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培育新产业,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拓宽传统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升级空间,培育质量和品牌竞争新优势,提升产业能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塑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XX制造”高端品牌。二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变革。抢抓产业智能化发展先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标杆企业。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和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三是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聚焦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深度融合,赋能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及绿色园区等,守住环保和安全底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建立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体系。
突出“创新”引擎,驱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积蓄新动能,依靠创新的“关键变量”来撬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量”。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关键领域,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建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发展各环节衔接,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二是建优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统筹优化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X创谷”XX先行区,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XX落户或者设立分中心。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性政策,梯次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链创新链核心地位优势,强化其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大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
发言完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