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全会最重要的一词就是“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的改革部署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

---此处隐藏1333字,下载后查看---

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学习浓厚氛围

(一)抓好理论学习。我们要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外延,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宏大的全球视野,是指导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切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动《河南省学校安全条例》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普惠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坚持面向人人,确保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二)搞好集中宣讲。通过领导带头讲、专家学者讲、骨干教师讲、基层党员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全方位、多形式、广渠道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宣讲活动,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进每一个机关党支部、每一名机关党员。要通过构筑“网络阵地”、打造“文化长廊”、建立“主题公园”、举办“书香活动”、发放“学习书籍”、创作“宣传产品”、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着力营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我们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心理咨询与干预机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方法,推动思维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把课程思政做深、做实、做活。聚焦确保高质量教育供给,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大战略”即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战略、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法治河南建设战略的具体部署,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增长点,以高质量教育供给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四)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改革创新活力。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和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整体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全力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市属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全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民办教育分类登记管理机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使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统筹做好其他各项教育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