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回顾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盘点总结编制工作成效,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一)创新管理,建立编制周转使用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盘活用好编制资源,**市委编办积极借鉴外地市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探索统筹优化编制资源的新路子,研究出台了《**市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市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制核定管理操作规程》,建立起需求引领、临时增配、存量优化、动态调整的编制周转管理新模式。目前全市教育编制周转池规模1500名,已使用670名;全市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规模1000名,已使用490名;市直编制周转池规模600名,已使用163名。同时注重跟踪问效,将周转编制使用情况作为机构编制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对周转编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动态监管,确保周转编制用在刀刃上。

(二)放权赋能,提升县区进人用编工作质效。为进一步提升县区用编质效,**市委编办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区进人用编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县管校聘”编制使用备案管理的通知》,对县区用编备案做出优化调整并进行规范。一方面,强化县区进人用编自主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县区自主制定用编政策、适当放宽进人用编资格条件。另一方面,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始终坚持“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的基本原则,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对县区教育领域编制管理进行进一步明确,切实保障教育部门编制管理自主权,对“县管校聘”、招教等调编、用编事项实行备案管理。以上举措,最大程度凝聚了行业间及部门间工作合力,确保了编制管理使用科学高效。

---此处隐藏4520字,下载后查看---

(二)精准用编,助力人员结构调整优化。立足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实名制系统数据常态化分析制度,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坚持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并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数据的挖潜分析研判,为精准使用编制资源、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完善数据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质量,实现部门间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用大数据思维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市委编办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拟制《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若干举措》,从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动态维护、强化机构编制信息比对共享、深入开展机构编制核查三个方面着手,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做好规划布局,完善标准配套,将维护好、使用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作为工作基础和出发点,建好基础数据库,实现单位数据信息及时更新、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数据功能有效发挥。二是强化分析重应用。将统计分析与机构编制工作相结合,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客观、准确分析各单位,特别是民生和基层一线等单位的编制构成情况、超(空)编情况及各行业实有人员情况,测算机关事业单位拟退休人数,精准把控人员编制变动趋势,根据数据分析情况制定各类用编计划,有效推动用编需求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为科学合理制定用编进人计划提供依据,不断提高编制资源统筹使用能力;通过对在编人员的年龄、学历、性别、岗位及各行业领域在编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和用编补员规划,均衡各年用编进人数额,渐次有序补员,防止“扎堆”“断档”,为优化人员结构提供参考。三是靠前服务抓落实。在各类用编事项中,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变单位办事找上门为编办服务送上门,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标准、提高工作质效。一年来,先后深入教育、卫生、交通以及工信、科技等民生部门、重点行业调研,了解单位运行中机构编制方面的问题及诉求,先后为教育系统核增周转编制140名解决教师结构性短期性缺编问题,配合卫生系统为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补充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为交通系统执法队伍补充人员20余名,缓解人员老化问题,为工信局核定7名周转编制,解决急需短缺硕士研究生人才补充问题。

(三)规范用编,持续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交流壁垒,强化机构编制联合监督检查,凝聚部门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编制使用的规范化水平,逐步形成事前充分协商、事中协作配合、事后结果共享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间信息和数据的交换通道,加快推进四部门数据共享共用,从源头做好编制核定、岗位设置、人员进出等全过程、闭环式、实名制管理,形成权力运行的综合制约机制和封闭运行系统。通过信息共享,组织部门实时了解领导职数核定和干部配备情况,避免超职数配备干部;人社部门根据编制计划和人员编制信息核定岗位;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类别、在编人员情况等,合理拟订财政预算、核拨经费。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行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人事调整同步监测、动态管理,不断规范编制使用管理。同时加强组织、编制、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作配合机制,通力合作,形成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合力。充分利用机构编制核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专项审计、信访、联合督导等途径,持续强化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切实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管理规范化水平。

(四)高效用编,积极推进机构编制评估。认真开展机构编制评估,检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从而有效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推动编制高效合理使用。一是建立评估长效工作机制。将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列入市委编办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印发相关实施细则、实施办法,明确评估内容、方法、程序、结果运用等;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机构编制评估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和实施执行等工作。二是制定评估工作指标体系。开展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关键在于确定评估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分值,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机构编制评估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机构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纪律执行、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使用、履职尽责等情况纳入指标体系,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细化量化评分细则,将评估结果分为不同档次,形成机构编制评估报告,为后续结果运用奠定基础。三是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好的、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高的单位,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编制资源倾斜;对执行情况差的、使用效益低的单位,暂时冻结机构编制事项,限制编制资源使用。分析评判当前编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程度,加大挖潜增效力度,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同时对机构编制评估中发现的编制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找准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方向。属于机构编制部门应该分析研究或协调解决的,及时进行综合协调、调整优化;属于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和短板的,聚焦薄弱环节,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改进不足之处;属于被评估部门应该整改或者改进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注重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对被评估部门整改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解决类似问题的基本策略。

(五)消化超编,拓宽思路方法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对超编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堵住超编源头,采取多项举措,扎实做好超编人员消化工作,推动编制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一是把好人员入口,从源头上杜绝新增超编。坚持“编制前置审批”的原则,对进人用编加强管理,明确规定超编单位人员只出不进、满编单位人员先出后进、空编单位人员按需进人的原则。用编进人严格按程序审批,按照申请、初审、实地审核、上会、批复等程序,严格控制各部门进人入口,坚决杜绝违规超编进人,从源头上防止人员无序增长。同时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对超编运行单位进行重点关注和督促检查。二是拓宽消化渠道,多种方式消化超编存量。利用自然减员、编制下沉、编内选调、编制调整等多种消化方式,在积极消化超编的同时,使一部分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超编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转换身份性质,进入其他单位,以此有效减少和解决结构性超编问题,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创新管理,加强编制动态统筹调配。强化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既注重通过机构改革对编制资源配置进行整体性重塑,也注重通过常态化的编制资源动态调整和存量挖潜,使编制资源在行业、部门、单位间得到合理调配,实现动态平衡。实施“基础编制+周转编制”模式,在编制总量内,以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量核定正式编制作为基础编制,同时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增加、短期内人员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核定相应周转编制作为补充,满足其阶段性需求,缓解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短期性超编问题。

同志们,做好机构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