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样板”经验材料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武陵禀赋+湾区资源,推进特色产业提升

围绕铜仁地方“土特产”资源,结合各区县“一主两辅”产业部署,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思路,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等资源支持生态茶、中药材、蔬果、肉牛、蛋鸡等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壮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做强精深加工,助推抹茶产业畅销全球。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围绕扩容、提质、增效全方位发力,先后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000余万元,重点支持江口县做强抹茶产业,并助力全市建设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3万余亩,新建和提升改造碾茶生产线16条,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走出一条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之路。2023年全年全市抹茶产品产量达1200吨,综合产值超3.5亿元,产销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现已建成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并先后被授予“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称号。

二是做优品质品种,助推肉牛产业迅速出圈。铜仁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目标,坚持以“大规模、小群体”的发展方式,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共投入协作资金8726万元,重点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壮大,共成立肉牛养殖企业335家、合作社861家;全年存栏牛71.31万头、累计出栏牛23.76万头,肉牛存栏和出栏规模均为全省第三,出栏增速全省第一;全市牛肉产量3.03万吨,产值从2021年31.72亿元增长到2023年37.98亿元;德江、沿河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县,带动全市肉牛养殖农户18.46万户共76.06万人,实现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3506元。

---此处隐藏3924字,下载后查看---

通过建设完善驻外“劳务协作站+劳务驿站”,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就近就业、加强培训提升岗位匹配度等措施,不断完善劳务协作机制。

一是建立劳务协作站,完善双向帮扶机制。建立联络员和信息互通反馈机制,明确在就业上双向帮扶、在人才上双向培养、在服务上双向强化、在校企合作上双向发力,实现两地信息长期稳定交换,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两市对铜仁籍在莞务工人员稳岗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服务领域合作,打通莞铜两市社保“跨省通办”,不断拓展劳务合作宽度和深度。目前,两地累计开展劳务协作互访交流86次,签订劳务相关协议68份,落实劳务协作政策资金1.02亿元,促进17万人次稳岗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4万人次。

二是建立稳岗劳务输出机制。签订《东莞市·铜仁市深化劳务协作促进高质量就业协议》,加强稳岗就业服务,深化两地劳务协作,打造“莞铜云聘”“铜仁莞家”等6个服务品牌,设立劳务协作站11个,每年春节期间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返岗,今年开通77班次,输送铜仁籍务工人员返粤返岗3374人,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就业6.18万人次。

三是建立劳务协作培训机制。全面扩大校企合作、定制班项目,提升铜仁劳动人口对东莞技能岗位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依托莞铜两地职业院校,围绕市场就业需求深入开展技工教育、校企(校校)合作,通过定向式、订单化、品牌化劳务培训,实现劳动力“培训+就业”精准对接,在碧江区中等职校共建“南碧职业技能产教融合双创中心”,与东莞企业合办“华勤班”“盟大班”“新能源汽修班”等14个校企合作班,共同培育700余名技能人才;推动松桃县中等职校与26家企业签署协议校企合作协议,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就业精准对接,学校就业率达97.41%。

跨“粤”千里,一路“铜”行。接下来,莞铜两市将携手并进,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粤黔两省关于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强化联动协作,深化产业、劳务、消费等领域协作,推动“四项行动”落地落实,有效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携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书写莞铜协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