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五社联动”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专题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依靠“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补齐社区治理短板,释放基层自治新效能。从强调人民性的治理目标切入,“五社联动”基于链接多元治理主体的核心主线,构建符合集体规范与文化认同的治理秩序,从而明确以“项目制”模式进行具象化推动。这一运行脉络所反映出的内涵演绎,为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共同体、展现治理新形态提供了路径指引。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以“五社联动”治理目标现代化诠释“人民性”理念

“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五社联动”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微观诠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凸显出社区自治的人民价值取向。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区场域中,“五社联动”是助推社区治理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五社联动”旨在增进福祉,为民而立。社区作为民意汇集的终端末梢,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根本宗旨,在现代化治理推进中不断革新自治方式,不断提升优质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回应群众的多样性诉求。社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获得感,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诉求日益升级,单纯依靠社区力量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为解决社区发展的具体问题、增大服务供给力度,社区有必要通过社会组织载体链接外部资源,撬动慈善资源、社会能人、专业社工等外源性力量以弥补居民参与力量的不足,激发内生动力,从而使嵌入的外部力量成为政府的有益性补充,助力增添社区活力的常态化服务实现。

“五社联动”汇聚力量,由民推进。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深度参与,激发社会内生性力量,在社区治理体系中嵌入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五社联动”,改变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以自下而上的服务导向推动如何强化行政主体服务功能的思考,彰显了人民属性。对社区而言,“人人”概念的强包容性意味着从客观上实现了多元主体的参与治理,这就使得主观上形成了人作为多重身份的连接。一方面,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绘制需求清单,经由社区引导公益创投、能人主导等外部力量,围绕居民主体利益诉求与社区问题设立服务项目,盘活了社区自有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资源,实现了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特定居民社区治理秩序的良性运行,回到为“人人”所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助力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者,在通过矛盾解决、监督评议等事项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服务对象到服务者的身份转换,承担了社政互动的枢纽功能,成为黏合常态化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处隐藏2954字,下载后查看---

四、以“五社联动”治理资源项目化激活“自造血”功能

“项目制”模式以问题为主导,解除外在结构约束,通过与社会力量的联动形成政社功能互嵌的共治系统支撑,是“五社”主体得以发挥各自力量并有效联动的关键。社区作为社会共同体,以资源链接增强资本黏性,并通过集体参与的互惠合作方式开展服务项目实践,探索出有助于社区自组织培育的有效路径。

社群意愿:“项目制”的前置条件。积极搭建高效、双向的协商平台,全面吸纳居民的多元见解,深化群众政治信赖,确保他们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益处,凸显在社会治理架构中居民主体性的核心位置。在政治激励影响下,社工、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力量参与到社区日常,并利用项目制工具,将各方优势融入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群体意愿,发挥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为社区注入可再生活力。为确保意见征集的精准性,社区秉持居民广泛参与原则,与社工协作积极入户开展需求评估,并打造包容、开放的议事空间,广泛邀请各利益群体参与到协商议事中来,借此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协商议事体系的构建,有序引导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策划反馈:“项目制”的核心步骤。在策划阶段发挥各利益相关方优势,是项目实施的有效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组织、社区能人、慈善机构等利益主体聚焦核心问题,围绕助老、爱幼、扶贫等主题设立项目,积极发挥谋划作用,并通过“微创投”“微基金”等资源筹集形式组织推动。在推动中,无论以哪一方为主导,都需要明确项目本身的实施周期、达成愿景以及相关方责任,从而完成项目与资源的衔接与匹配,有效提升团队对战略选择、决策程序等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与完善。为保障项目的持续运作,反馈阶段至关重要。基于横向合作机制搭建起来的联动平台,有着平等、自愿的良好基础。为此,及时、准确地公开项目推进信息,接受社区监督与评议,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及时对项目进行修正与总结,以正向的循环式反馈推动项目可持续开展。“五社治理”绩效的产出不仅驱动社区“两委”生成内在治理动力,更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认同与政治认同,筑牢了基层治理根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