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化思想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也是中国GCD与时俱进文化观的集中体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呼声。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以及现实逻辑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A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理路和深刻内涵。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
A文化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展现了科学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相当重视,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化从广义层面来看,它是指人类在一切从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能力,以及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层面来看,文化是指人类通过实践创造的一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事实上涵盖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教育、艺术、宗教、科学等,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思想形态。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鲜明特征,蕴含着阶级性、民族性以及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也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历史传统以及生活方式中诞生的,因此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本质上深深地体现了民族性。同时,文化也并不是固守偏见的老古董,而是随着时代进步和各民族间的交流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并且只有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继承、发展和创新,才是文化随时代前进的根本需要。最后,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深入阐发。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辩证地揭示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并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文化作为一种意识或者思想上层建筑是由该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以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前提基础,并随着生产力、经济基础的进步与变革而不断发展。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这些核心思想,能够深入理解并把握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核心要旨和发展路径,为A文化思想的生成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二)历史逻辑:中国GCD与时俱进文化观的集中体现
---此处隐藏8831字,下载后查看---
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GCD自成立以来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优良传承。科学的文化思想是文化建设的引领保证和理论指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指南,也是当前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2],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同时,A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创新发展。A总书记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以宽广的历史眼光、博大的使命担当、深厚的战略考量、长远的规划谋略、坚定的文化自信,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思想和理论。文化建设是党在新时代持续加强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与根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来承载和展现。A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始终将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根基,打造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不仅是对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走向的把握,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命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一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始终要坚定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方法原则。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理念的高度总结,是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成就的重要标识。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竭的精神支撑,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叠关键期,文化复兴的背后往往充斥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多元文化、异质性文化碰撞加剧,因此没有文化自信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秉承开放包容。中华文明在五千年传承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态势,彰显了我国各民族团结发展、和谐统一的内在特质,决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开放包容的处事态度。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在任何时候不迷路、不犯颠覆性错误,从而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始终坚持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七个着力”的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现实路径。“七个着力”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际、国内视角出发,在中国GCD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创新发展具有独特魅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破除西方文化霸权,促进各民族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和繁荣发展,深切展现了我国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大国风范。
(五)“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胸怀天下放眼全球,立足于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多元文化协调交融,睿智地提出了关于全球性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原创性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A文化思想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提供精神力量,也为世界各民族人民贡献思想智慧。A文化思想胸怀天下的智慧格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2015年9月,A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提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2023年3月,A总书记在中国GCD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入阐发了中国GCD人秉持的文明观,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自主性、包容性、和平性。二是着眼全人类终极关怀。A文化思想的终极关怀与马克思主义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即对全人类的生存境遇、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人类走向更先进文明的现实旨归,它是站在全人类和谐共存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上提出的重大倡议,其中蕴含着强大的思想感召力和人文亲和力,深刻地反映了A总书记忧心人类发展的命运前途,致力于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标志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GC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及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三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文明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色与智慧,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为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各国文明的民族特色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精神追求。全球文明倡议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胸襟倡导世界文明的广泛交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与包容性,在发展中华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文明的进步。A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文化聚力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