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一、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总书记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改革。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看到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适应文化领域不断催生的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深刻重塑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深刻推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要推进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二、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保持战略定力
---此处隐藏928字,下载后查看---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定不移用总书记文化思想指导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文化改革全过程各方面。要增强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坚持“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守精神独立性。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三、深入推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扛起使命担当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瓶颈问题,以战略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总书记鲜明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做好新时代舆论工作,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发挥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引导作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文明程度。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新风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坚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快构建大保护格局。坚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使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一步,我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