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是教育的基石,家风反映了家庭的品德和风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2016年12月12日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总书记著作选读》第一卷。这篇重要文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经过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传统优秀家风已深植中国人的心灵,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时代发展,家庭结构和家风家教具体内涵逐渐演变,但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依然非常重要,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既是人生启航的地方,又是个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所学校。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是精神的港湾,是个体生命、生活、精神所在,是中国文化深厚的精神纽带。同时,小家还连着大家,每个人从小家庭走出,又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总书记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教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每个人从牙牙学语起,就不断接受家庭的教育,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对个人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中,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良的家教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每个家庭中,父母都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此处隐藏2086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全面配合完成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除了号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之外,还明确指出要将家庭文明建设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这不仅是指导思想,也是工作部署,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推广优秀家风家训,引导家庭成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社区建设,为家庭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各方面的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用亿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引导广大家庭注重家风建设,培养家庭成员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人。同时,注重家风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优化,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广大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将家庭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结合起来,让亿万家庭的好家风汇聚成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