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关于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6190字)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工作、教育教学改革、德育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经验。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思想引领,组织强基。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集中学习x次,专题研讨x场,党员撰写心得x余篇。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党员日均学习积分达x分以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夯实党建组织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x次,支部委员会x次,党小组会x次,上党课x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名,发展党员x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规范党员档案管理,完善党员信息库,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准确率达100%。三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x次,参与党员x余人次,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举办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x场,激发党员学习热情。设立党员先锋岗x个,党员教师带头开展教学改革、志愿服务等活动,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改革创新。一是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每月开展教案检查x次、作业批改检查x次,教师教案规范率达x%,作业批改及时率达x%。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活动x节,听课教师达x人次,教学研讨氛围浓厚。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深入精准,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参与班级x个,覆盖率达x%。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x项,其中省级课题x项,市级课题x项。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论文x篇,教学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三是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中考高分段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x人,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x个百分点。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x人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团种类达x种,参与学生x余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德育工作:立德树人,多元育人。一是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开足开齐德育课程,每周安排德育课程x节。开发校本德育课程x门,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讲》等。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学科德育渗透教案达x%,实现德育课程全员育人、全科育人。二是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主题升旗仪式x次,主题班会x节,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x场,参与学生达x人次。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等场所x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x%。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x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x场,个体心理咨询x人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关注与疏导。三是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次数达x次,培训内容涵盖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工作满意度达x%。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召开家长会x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此处隐藏3728字,下载后查看---

(三)德育工作:协同缺位,实效待升。一是德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家校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未能形成有效合力。社会资源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整合利用不足,缺乏与社区、企业等社会机构的深度合作,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二是德育工作实效性有待提高。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实践感悟。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对德育课程缺乏兴趣,未能真正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成长和发展。三是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德育专业培训,德育理念和方法较为陈旧。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应对学生复杂多样的德育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和方法。学校对德育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有效的支持措施,德育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空间有限。

三、2025年工作谋划

(一)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创新提质。一是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制定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融合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不低于x%。开展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创建活动,每位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党建与教学融合示范课,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二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活动平台。开展“党建微课堂”线上学习活动,每周推送一期党建知识短视频或音频,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举办党建主题文化节,开展党建知识竞赛、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送教下乡”“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党建活动的外延,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定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明确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完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办法,从思想政治、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对党员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加强党员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党员监督举报机制,对违反党纪党规的党员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教育教学:优化提升,创新驱动。一是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开展学科教学帮扶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与薄弱学科教师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资源共享等方式,帮助薄弱学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走班制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二是激发教学创新内生动力。制定教学创新激励政策,设立教学创新奖励基金,对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教学创新项目申报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研究等教学创新活动,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组建学科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开展教学创新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创新经验和成果,形成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和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需求,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型学科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制定教师年度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来校讲学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机制,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德育实效:协同共育,精准高效。一是完善德育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协同育人工作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完善家长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拓展德育实践基地,与社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德育实践内容和形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协同育人格局。二是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实践感悟,开展主题式德育实践活动,如“红色文化之旅”“传统文化体验周”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教育。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优化德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成长和发展,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提高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制定德育队伍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德育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德育队伍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参加德育专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带动德育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完善德育队伍激励机制,对在德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德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