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建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堡垒。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注重把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基层党组织按照常态学习有计划、个人自学有安排、理论学习有材料、学习成效有检验的“四有标准”,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确保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目前,全县304个农村党支部已实现学习全覆盖。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用好“头雁”力量,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补选工作,县级联审严把“入口关”,防止“带病入选”,已联审17名村“两委”干部人选。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确保随时有接续人选,目前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157人。用好驻村力量,上半年通过2次考核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有效调动驻村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典型培育、择优扶持、因地制宜”为原则,在全县具有代表性的村开展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党费和其他经费189.79万元,新建改建村级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30个,进一步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聚焦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一是发挥“自治”优势。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治理,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县304个行政村,划分成2527个农村网格,把农村党员、村民小组长吸纳进网格员队伍,进一步优化农村网格架构,形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网格治理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法治”保障。在全省率先开展“员额法官进网格”工作,员额法官通过下沉一线、融入网格,详细了解和梳理网格内群众普遍性的普法需求,定期组织深入乡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讲活动,切实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截至今年一季度,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1件,普法宣传服务13次。三是助推“智治”支撑。在全县推广使用“平信办”基层社会治理智慧服务平台,引导群众线上报送问题,综治中心对此事件进行研判、分流、“派单”,网格长通过线上平台“领单”为群众解决实事难题,今年以来,累计处理各类问题1000余件,切实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打造更加智慧、更为宜居生活环境。四是加强“德治”教化。深入推进示范村“道德银行”创建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建设千村示范“道德银行”实施方案》,围绕“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主题,各示范村详细制定积分细则、评比台账、奖品清单,通过常态开展评比活动,将村民行为表现转换成积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治理,加强农户遵守“村规民约”意识。
---此处隐藏1048字,下载后查看---
(三)聚焦产业赋能,增强乡村振兴动能。一是厚植产业发展“营养土”。积极谋划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因村制宜种植特色农作物,全力打造鸡心果、棚膜蔬菜、玉米、大豆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特色产业示范村,在县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种植业主导产业。今年新增示范村50个。二是解锁乡村致富“新密码”。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来抓,创新建立“党支部+合作社+N”为发展模式,通过盘活资源、用活资产、激活潜力,形成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共打造村党支部领办示范社33个。三是激活集体经济“强引擎”。坚持将全面规范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包工作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包工作联动机制,全县完成土地资源发包面积40余万亩,总收入1.12亿元,较去年增加6000余万元,促进村均增收20余万元。其中,完成机动地挂平台交易面积9.6万亩,实现应挂尽挂,交易总额达6000余万元,全市排名从去年末位升至今年第一,全省排名从第48位上升到第6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系统观念,健全抓镇促村、以镇带村工作机制,健全协同推进、整体提升工作机制,健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工作机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着力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新村组织规范运行,全面优化村级网格设置,建强党小组,配强网格力量,选准用好党员中心户。着力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狠抓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加强村级班子监管,全力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着力深化重点村分类管理行动,加强精准摸底、逐村研判、分类管理,“一村一策”建好防范风险长效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任务引领、机制引领,把牵头抓总作用落到实处。发挥镇街党委的区域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党委书记,配强党建办力量,为镇街扩权赋能,推动镇街集中精力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提升示范点培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