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有关安排,会前,我深入重温了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需切实履行职责,将监督之“制”转化为监督之“治”,为我市的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借此机会,我讲几点体会。
一、坚定政治引领,精准领悟监督体系核心要义
(一)把监督体系打造成政治忠诚基石。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其核心在于确保政治忠诚。市委明确提出要坚决担当起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解决党内政治建设难题,率先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完善我市监督体系,必须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政治监督重点,紧紧围绕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把监督体系打造成党纪党规防线。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是党依靠自身力量坚守纪律底线、纠正错误偏差的关键制度保障。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从我市情况看,部分领域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纪党规认识不足、执行不力。推动完善我市监督体系,必须着眼于打好全面从严治党持久战,厘清责任关系,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管党治党责任,构建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做到纪律松弛有人督促、违规违纪有人查处、制度缺失有人填补、思想教育有人组织,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三)把监督体系打造成党性修养熔炉。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思潮和利益诱惑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产生较大冲击,来自不同领域的风险挑战相互交织,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完善我市监督体系,必须坚持党性修养提升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紧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民生服务重要领域、社会稳定重点工作,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之中,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全方位监督,找准党性弱化的深层次原因、揭示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开出提升党性修养的良方、提出系统治理的对策,推动党性修养提升、促进事业发展。
---此处隐藏4144字,下载后查看---
五、深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监督体系内在活力
(一)创新监督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纪检监察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监督平台,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实时动态监督。探索开展“互联网+监督”模式,拓宽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率。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二)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制度机制是监督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不断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探索建立监督对象廉政档案制度,对监督对象的廉政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动态管理,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基层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沿阵地,要鼓励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支持基层开展特色监督工作,总结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为基层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同志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工作标准、更实的工作举措,不断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确保我市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